词语释义
语录
(1) 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某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对于猫咪缺失的那种份顺从,人们用夸张的语录和蹩脚的诗歌加以粉饰。
2、人们不断把诗词、祈祷文、语录等寄给我,或者干脆在公众场合塞到我手中。
3、你能看出它们是关于光明与黑暗,贫穷与富有,内在于外在,灵与肉,精神和肉体,男性和女性的主题,但有些语录就非常难理解。
4、前一条语录讲到女性和男性的二元性,从某种神秘的角度来说十分重要。
5、首先看第13条,这些语录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
6、1964年至1976年,人们从毛泽东的演讲和著作中摘选部分内容制成语录并出版发行。
7、读一页虔诚的书,找到些深刻的语录要思考,或得到安宁。
8、我可能会暂停几期文章,但你依然可以每天在电子邮箱里收到一份《快乐时刻》,里面有关于快乐的语录。
9、以下就是中国媒体引荐给中国民众的所谓“乔布斯语录”。
10、结论:用一个轻快的句子优雅的退场,再用些容易记住的想法,或者引用语录,或者一个有趣的反转逻辑,再或者一个行动的呼吁。
11、于是有些人就说,即便多马福音源于主后二世纪,它可能也包含了,耶稣语录更古老的版本。
12、因此在多马福音中有些语录,不像四福音书及正典里的语录,它们并不末世论,它们更多指向当下。
13、在毛泽东迄今最著名的著作《毛主席语录》里,只言片语尽可彰显智慧。
14、其中词汇是重复的,约翰福音中有一些语录,是你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
15、日子以田间劳作开始,以毛语录结束。
16、条带状的文本环境里随机显示着各种灵感语录。
17、这是什么意思,看最后一条语录。
18、你们应该已经知道,多马福音中,共有114条语录,正如我上次课说的,即便是简单的词可以准确表意,学者们还是,更喜欢用复杂的词。
19、当然,他也说过“我痛恨引用名人语录”。
20、这是一个来自全世界语录的汇编,可以通过人名、文学作品、电影、电视节目、特别主题和杂项条目来浏览。
21、如果可以,我们要如何调解这两种,存在这两本语录中的明显矛盾观点?
22、我今天不庆祝生日,但我收集编译了一些有关生日的搞笑语录,供大家学习漂亮的平易英语之用。
23、朝鲜电视台只播放两位领导人的行动和语录和庆祝国家军队、模范农场、模范农村等的图片。
24、这些搞笑语录只为了博您一笑,不论你是在小方格里工作,还是照顾三个吵闹的小孩,还是为了考试疯狂复习,希望你的一天能好过点。
25、许多著名语录摘自于他每年写给股东的信,还有一些来自他的演讲和访谈。
26、这两本语录,很明显地,不只是内容不同,其戏剧性的脉络更是不同。
27、亨利·福特曾经有过一句经典语录,对吧?
语录的国语词典
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佛家祖师说法时,僧徒直接记载问答口语,以白话叙述,不加文饰,称为「语录」。后宋代儒者讲学,门人弟子所记下的语言笔录,也称为「语录」,如《朱子语录》。
语录的网络释义
语录 (某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语录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ǔ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yù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2) 同本义
録,金色也。——《说文》
(3)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
录,记之具也。——《广雅·释诂三》
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周礼·职币》
(4) 又如:言行录;名人录
(5) 次第,次序
今大国越录。——《国语·吴语》
动词
(1) 总领
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后汉书·章帝纪》
(2) 又如:录公(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
(3) 抄写(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
手自笔录。——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
余之手录。
(5) 又如:抄录(抄写);录黄(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文件)
(6) 记载
《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隐公十年》
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7) 又如:采录(采集并记录);笔录(用笔记录);录囚(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
(8) 采取
君既若见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录用(录取任用);录遗(选录遗才)
(10) 记;惦记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逮捕
吏录一犯夜人来。——《世说新语·政事》
(12) 收集;收藏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世说新语·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