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害
词语释义
诬害
(1) 诬陷
词语解释
捏造事实来陷害。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太祖 时, 郭进 为 西山 巡检,有告其阴通 河东 刘继元 ,将有异志者。 太祖 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 进 ,使自处置。” 叶紫 《星》第四章四:“为什么世界上偏偏有这样一些不开通的人呢?他们为什么只专门造谣,诬害呢?”
引证解释
⒈ 捏造事实来陷害。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太祖时, 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
引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叶紫《星》第四章四:“为什么世界上偏偏有这样一些不开通的人呢?他们为什么只专门造谣,诬害呢?”
诬害的国语词典
捏造罪状加以陷害。
诬害的网络释义
诬害
诬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欺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佞誉诬谀。——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诬禄(假冒有功而受禄)
(3)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害人
诬善之人,其辞游。——《易·系辞》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诬去贤使君。
诬太守者。
(4) 又如:诬扳(犯罪的人诬告攀扯他人);诬罪(诬陷使人入罪);诬系(捏造事实,使人获罪);诬良为盗;诬言(诬罔之言。虚伪骗人的言辞);诬罔(诬蔑冤枉);诬诋(捏造事实以诋毁人);诬善(诬陷,欺骗善良)
(5) 抹杀
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隋· 王度《古镜记》
(6) 冤屈
其刑矫诬。——《国语·周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从口,丰( )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2) 同本义
害,伤也。——《说文》
害所得而恶也。——《墨子·经上》
斗怒害也。——《荀子·臣道》
害者,利之反也。——《韩非子·六反》
周知其利害。——《周礼·职方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邪曲之害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恐其害己。——《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害心(害人害物的心思。即杀心);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害虐(伤害虐待);害身(伤害身体)
(4) 妨碍,妨害
害,妨也。——《字汇》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他设置重重障碍,这可害了我
(6) 谋杀,谋害
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医言无害。——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他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害;他为仇人所害
(8) 妒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招致某种后果
你这负心汉,害天灾的!——关汉卿《救风尘》
(10) 加祸
鬼神害盈而福谦。——《易·谦彖》
(11) 怕羞 。如:害羞;害碜(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12) 感觉 。如:害乏(感到疲乏);害饥(感到饥饿);害疼(感觉疼)
(13) 患病,发生疾病 。如:害不好(生病);害夏(夏季长期发烧的病);害黄病(生黄疸病);害疯(得了疯病)
(14) 怕 。如:害慌(害怕;发慌)
(15) 因怀孕而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如:害孩子;害喜
名词
(1) 灾害。祸害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脩务》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有公害。——清· 黄宗羲《原君》
一己之害。
天下释其害。
(2) 又如:害咎(灾祸);害患(祸患);害灾(灾害)
(3) 人身重要的部位 。如:要害(身体上的致命部分)
(4) 险要的处所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张衡《东京赋》
(5) 恶人 。如:为民除害
形容词
(1) 有害的 。如:害虫;害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5 h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i4 [东莞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5 | hot7 [海陆丰腔] hoi6 hot7 [沙头角腔] hoi5 [宝安腔] hoi3 [陆丰腔] hoi6
◎ 潮州话:ha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害 | 胡蓋 | 匣 | 泰開 | 去聲 | 泰 | 開口一等 | 蟹 | 泰 | ɣɑi | ghad/h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