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匦

yì guǐ [ yi gui]
繁体 詣匭
注音 一ˋ ㄍㄨㄟˇ

词语释义

1.指上书言事或谏诤。唐宋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2.指收纳谏书的机构。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指上书言事或谏诤。 唐 宋 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宋 苏舜钦 《诣匦疏》:“今臣窃见纲纪隳败,政化闕失,其事甚众,不可概举,今条大者二,诣匭以闻,伏望陛下少赐观览。”

引证解释

⒈ 指上书言事或谏诤。 唐宋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宋苏舜钦《诣匦疏》:“今臣窃见纲纪隳败,政化闕失,其事甚众,不可概举,今条大者二,诣匭以闻,伏望陛下少赐观览。”

⒉ 指收纳谏书的机构。

宋苏舜钦《乞纳谏书》:“又置诣匭,设直言极諫科。”

诣匦的网络释义

诣匦

  • 诣匦,读音为yì guǐ ㄧˋ ㄍㄨㄟ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上书言事或谏诤。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XJ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PA
    四角: 32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2) 同本义

    诣,候至也。——《说文》

    诣,进也。——《小尔雅》

    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诣,至也。——《苍颉篇》

    吏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元济诣 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与鲁肃俱诣 孙权。——《资治通鉴》

    (3) 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4) 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 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5) 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诣见)

    (6) 符合

    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7) 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名词

    (1) 所达到的境地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谈,便已超诣。——《世说新语》

    夫书画诣绝者,必传无疑。——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 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英文翻译

    reach; achievement, accomplish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guǐ [gui]
    部首: 211
    笔画: 8
    五笔: ALVV
    五行:
    仓颉: SKQN
    四角: 71711

    详细解释

    名词

    (簋的古字) 匣子,小箱子 。如:匦函,匦匣(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匦牍(盛放物品的匣子);票匦

    动词

    藏于匦中

    日者相传,寸楮必匦,人往谒公,以我墨贽。—— 清· 魏源《登太行绝顶》

    英文翻译

    small box; chest, casket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 潮州话:戈威2(轨),kui2 (khúi)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