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簋
注音
一ˊ ㄍㄨㄟˇ
词语释义
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词语解释
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宋 赵昂 《浮萍赋》:“鉴坚芳於楚客,寧见羞於彝簋。”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引宋赵昂《浮萍赋》:“鉴坚芳於楚客,寧见羞於彝簋。”
彝簋的网络释义
彝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攻( )持米,彑( )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2) 同本义
官司彝器。——《左传》
(3)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4) 常规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5)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形容词
(1) 常 。如:彝序(亦作“彝叙”。常道);彝典(常典);彝制(常制);彝命(常命。指祖宗遗训);彝法(常法,定法);彝轨(常轨);彝章(常典;旧典);彝教(常教);彝理(常理;正道)
(2) 不变的,固定的 。如:彝监(永恒不变之龟监);彝议(不变之论);彝准(固定的制度);彝教(永久不变的教化);彝言(指永久传世之言);彝化(永久的教化)
(3) 经常
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书·洪范》
(4) 又如:彝化(经常的教化);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彝酒(谓经常饮酒)
英文翻译
yi; tripod, wine vessel; ru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宝安腔] ji2
◎ 潮州话:i5
◎ 客家话:[梅县腔] j2 [宝安腔] j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姨 | 以脂 | 以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zĭɛn | jii/j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同本义
簋,黍稷方器也。——《说文》
皆云圆曰簋,谓内圆也。——《周礼·舍人》注
二簋可用享。——《易·损》
每食四簋。——《诗·秦风·权舆》
宰夫设黍稷六簋。——《仪礼·公食礼》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鼎簋十有二。——《周礼·掌客》
饭土簋。——《史记·始皇纪》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韩非子·十过》
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实(置于簋器的黍稷)
英文翻译
a square basket of bamboo for holding grain used at sacrifices, feast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i3 [客英字典] kwui3 kwui3 [海陆丰腔] kui3 [宝安腔] kui1 [梅县腔] gw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i3 [客英字典] kwui3 kwui3 [海陆丰腔] kui3 [宝安腔] kui1 [梅县腔] gw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軌 | 居洧 | 見 | 脂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kwi | kyix/kw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