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耻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詬耻 ”。耻辱。
《左传·哀公二年》:“今 郑 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詬耻,在此行也。” 唐 柳宗元 《上湖南李中丞干廪食启》:“ 董生 曰:‘明明求财利,唯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是皆詬耻之大者,而无所避之,何也?” 清 唐才常 《上欧阳中鹄书》之四:“ 谭大中丞 因去岁 中 日 衅起,大蒙詬耻,遂思广储武备,奏请 武昌 添设枪礮局。”
见“ 詬耻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詬耻”。耻辱。见“詬耻”。
引《左传·哀公二年》:“今郑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詬耻,在此行也。”
唐柳宗元《上湖南李中丞干廪食启》:“董生曰:‘明明求财利,唯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是皆詬耻之大者,而无所避之,何也?”
清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之四:“谭大中丞因去岁中日衅起,大蒙詬耻,遂思广储武备,奏请武昌添设枪礮局。”
诟耻的网络释义
诟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后声。本义:耻辱) 同本义
詬,謑詬耻也。——《说文》
常以儒相詬病。——《礼记·儒行》
余不忍其詬。——《左传·昭公二十年》
诟,耻辱也。——《玉篇》
诟莫大于宫刑。——司马迁《报任安书》
公以晋诟语之。——《左传》
(2) 又如:诟耻(耻辱);诟丑(耻辱)
动词
诟,骂也。——《玉篇》
曹人诟之,不行。——《左传·哀公八年》
投龟诟天而呼。——《左传·昭公十三年》
重丘人闭门而诟之。——《左传·襄公十七年。注:“骂也。”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诟怒(怒骂);诟叱(责骂呵叱);诟悖(辱骂、悖逆);诟谩(辱骂,谩骂);诟谇谣诼(辱骂斥责,造谣中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行己有耻。——《论语》
越王苦 会稽之耻。——《吕氏春秋·顺民》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越语上》
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宋· 刘开《问说》
(3) 又如:无耻(不顾(知)羞耻);羞耻(不光彩;不体面);耻心(知耻之心)
(4) 羞愧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耻愧(羞愧);耻惧(羞愧恐惧)
动词
(1) 羞辱;侮辱
不醉反耻。——《诗·小雅·宾之初筵》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2) 又如:耻怍(犹羞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3 [沙头角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3 [东莞腔] c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