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huà tí [hua ti]
繁体 話題
注音 ㄏㄨㄚˋ ㄊ一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话题 huàtí

(1) 公众闲谈的问题

至少有三天时间成为人们闲谈的话题
towntalk

(2) 谈话的中心

话题转了
subject of a talk;topic of a conversation

词语解释

  1. 谈话的题目;谈论的主题。

    明 无名氏 《白兔记·团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泰时,留与人间作话题。”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 王先生 又把话题转到读法上去了。 志青 乘此机会,急忙抓住这话题。”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七:“我们的话题依然落在那哑巴身上。”

引证解释

⒈ 谈话的题目;谈论的主题。

明无名氏《白兔记·团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泰时,留与人间作话题。”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四:“王先生又把话题转到读法上去了。 志青乘此机会,急忙抓住这话题。”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七:“我们的话题依然落在那哑巴身上。”

话题的国语词典

谈话的重心。

如:「家庭主妇聊天时,话题多半是在丈夫、儿女的身上打转。」

话题的网络释义

话题 (谈话的题目与主题)

  • 话题是一个汉语词,拼音是huà tí,指谈话的题目;谈论的主题。语出明无名氏《白兔记·团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泰时,留与人间作话题。”
  • 话题造句

    围绕“孝敬父母”的话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英国皇室成员的感情生活,一向是民眾街谈巷议的话题。
    自选话题,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写一组排比句。
    人们经常把演艺人员的风花雪月,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
    从你最喜欢的话题开始,否则你就会走题,不知所云。
    班会上,同学们围绕孝顺父母这一话题畅所欲言。
    年长些的愤世嫉俗人士可能会发泄这个话题非常熟悉。
    俩人寒暄了几句,才把话题转入正文。
    自选话题,依照横线上的比喻形式造句,字数可多可少。文中的比喻物不能再用,横线前的话可自拟。
    无论什么话题,只要出自他的口中,都被说得头头是道。
    这个话题我已经三番五次地说过,我不想再说了。
    渐渐地或迂回地引到某个话题。
    遇到合适的话题时就能纵横驰骋,任凭吞吐。
    近两年,"又有哪个高官落马了"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高官如此频繁的被查处,党反腐的力度可见一斑。
    这个无聊的话题不值得谈论。
    只要谈起这个话题他的话就像一泻千里一样说个没完。
    年轻人在一起总爱谈些有趣的话题。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每次谈到这个话题他总是能够妙语连珠的扯上几个小时。
    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汉字详情

    huà [hua]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TD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HJR
    四角: 327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2) 同本义

    话,合会善言也。——《说文》

    著之话言。——《左传·文公六年》

    不知话言。——《左传·文公十八年》

    告之话言。——《左传·襄公元年》

    出话不然。——《诗·大雅·板》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心诚之话。——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话言(话语);话差(言语纠葛;争吵);话白儿(闲话);话布口袋(比喻一肚子的话)

    (4) 话题 。如:话碴(话题;话头);不在话下

    (5) 话本;故事 。如:话名(话本的题目)

    (6) 授意表达的言词 。如:传个话;留个话儿

    动词

    (1) 说;谈

    话,言也。——《尔雅·释诂》

    乃话民之弗率。——《书·盘庚》

    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又如:话夜(夜谈);话心(谈心);话家常;话雨(朋友相聚晤谈旧事)

    (3) 告诉 。如:话信(口信);话口(方言。口风;口气)

    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如: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参加了

    英文翻译

    speech, talk, language; dia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waa2 waa6

    宋本广韵

    [ti]
    部首: 616
    笔画: 15
    五笔: JGH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AOMBO
    四角: 618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2) 同本义

    题,额也。——《说文》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

    雕题黑齿。——《楚辞·招魂》

    连缓耳,琐雕题。——《后汉书·杜笃传》

    (3) 《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4) 又如:题注(以头额撞击);黑牛白题(黑牛白额)

    (5) 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

    (6) 又如:榱题(屋檐的椽头。榱,椽子)

    (7) 题目;标题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脱脱等《宋史》

    (8) 又如:试题(考试时让应考者作答的问题);题头(标题,篇目);题意(题目的旨意);题号(标题名称);题位(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9) 书签;标签

    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唐· 李白《感兴八首》

    (10) 标志

    欲垦荒田,先立表题。——《晋书》

    (11) 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

    (12) 如:题参(参奏;奏本弹劾);题本(上奏章);题估(清代公文用语);题奏(题本用奏本);题留(清代公文用语);题补(清代公文用语);题销(上奏报销);题请(上奏呈请)

    动词

    (1) 书写;题署

    题名其上。——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题赞(在书画上题写几句有关的话或留作纪念的话);题款(署名或题字在书画上);题诗(作诗。题在书画,器物或墙壁之上);题叶(在叶上题诗);题署(签署,书写文书封筒;题壁(在壁上题诗写字))

    (3) 谈及

    且把闲话休题。——《水浒传》

    (4) 又如:休题旧事;题说(说起)

    (5) 品评;评论

    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

    (6) 又如:题拂(评论,标榜);题品(品评。也作题评);题评(品评。同题品)

    (7) 鸣;叫

    遍青山,题经子杜鹃。——明· 汤显祖《牡丹亭》

    英文翻译

    forehead; title, headline; th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潮州话:doi5

    宋本广韵

    话题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