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同“诘曲聱牙”。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成语用法
诘屈聱牙作宾语、定语;指文章与说话。
引证解释
⒈ 同“詰曲聱牙”。
引清薛福成《<出使四国公牍>序》:“中西文法,截然不同,颇有詰屈聱牙之嫌。”
秦牧《艺海拾贝·“上味”》:“但是阅读那些什么都好,文字偏偏‘诘屈聱牙’的作品,却很令人头痛。”
诘屈聱牙的国语词典
文字深奥,音调艰涩,不易诵读。
如:「尚书诘屈聱牙,深奥难懂。」
诘屈聱牙的网络释义
诘屈聱牙
诘屈聱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吉声。本义:询问,追问)
(2) 同本义
诘,问也。——《说文》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
五曰刑典以诘邦国。——《周礼·大宰》
毅诘之曰。—— 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终不敢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反诘(反问);究诘(追问究竟);诘询(追问,询问);诘辩(刨根问底)
(4) 责备;质问
诘,责也。——《广雅》
诘奸慝。——《左传·昭公十四年》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敢之不诘。——《礼记·月令》
(5) 又如:诘逐(斥责并驱逐);诘斥(斥责);诘让(责斥;责让)
(6) 查究;究办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诘诈(查究奸诈之事);诘诛(问罪并惩罚);诘盗(究办强盗);诘禁(按禁令查办)
(8) 整治
制军诘禁。——《周礼·大司马》。注:“犹穷治也。”
子盍诘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9) 又如:诘戎治兵(整治军事);诘武(治兵);诘兵(整治兵器)
名词
(1) 明;翌
诘,《小尔雅》:“诘朝,旦明也。”——清· 王玉树《说文拈字》
(2) 又如:诘旦(明天早晨);诘晨(明朝,明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耳敖声。本义:不接受意见) (2) 同本义 聱,不入人语也。——《广雅》 彼诮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元结《自释》 (3) 又如:聱牙(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4) 文词艰涩 。如:聱牙戟口(聱牙诎曲,聱牙诘曲,聱牙诘屈。都形容文辞艰涩难读);聱屈(拗口难读) 英文翻译bent and twisted; too complicated
方言集汇◎ 粤语:ng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u2 [客语拼音字汇] ngau2 [台湾四县腔] ngau2 [客英字典] ngau2 [梅县腔] ngau2 [宝安腔] ngau2 ◎ 潮州话:ngau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