诎伸

qū shēn [ qu shen]
繁体 詘伸
注音 ㄑㄨ ㄕㄣ

词语释义

1.屈曲和伸直。泛指举止﹑举动。 2.指随时代与情势的变化而或进或退﹐或动或止。

词语解释

  1. 屈曲和伸直。泛指举止、举动。

    《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詘伸,容貌得庄焉。”《淮南子·兵略训》:“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月,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音气不戾八风,詘伸不获五度。”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近缘久病,艰於动作,詘伸俯仰,皆不自由。”

  2. 指随时代与情势的变化而或进或退,或动或止。

    《淮南子·人间训》:“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汉书·匈奴传赞》:“自 汉 兴以至于今,旷世歷年,多於 春秋 ,其与 匈奴 ,有脩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有卑下而承事之矣,有威服而臣畜之矣,詘伸异变,强弱相反,是故其详可得而言也。”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公意承其考,变通詘伸以待天命,卒大报之。”

引证解释

⒈ 屈曲和伸直。泛指举止、举动。

《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詘伸,容貌得庄焉。”
《淮南子·兵略训》:“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月,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音气不戾八风,詘伸不获五度。”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近缘久病,艰於动作,詘伸俯仰,皆不自由。”

⒉ 指随时代与情势的变化而或进或退,或动或止。

《淮南子·人间训》:“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
《汉书·匈奴传赞》:“自汉兴以至于今,旷世歷年,多於春秋,其与匈奴,有脩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有卑下而承事之矣,有威服而臣畜之矣,詘伸异变,强弱相反,是故其详可得而言也。”
宋叶适《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公意承其考,变通詘伸以待天命,卒大报之。”

诎伸的网络释义

诎伸

  • 诎伸,读音为qū shēn,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为屈曲和伸直等,出自《淮南子·兵略训》。
  • 汉字详情

    [qu]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BMH
    五行:
    仓颉: IVUU
    四角: 3277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出声。本义:言语钝拙)

    (2) 同本义

    诎,辞塞。——《广韵》

    诎,字从言,当与吃同意。——《说文通训定声》

    公输盘诎。——《墨子·公输》

    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史记·李斯列传》

    (3) 尽,穷尽

    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管子》

    理诎势穷。——清· 林则徐文

    (4) 声音戛然而止貌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礼记》。孔颖达疏:“诎谓止绝也。”

    动词

    (1) 通“屈”。弯曲

    诎,屈也。——《广雅·释诂一》

    诎五指而顿之。——《荀子·劝学》

    诎要桡腘。——《荀子·富国》

    诎右臂支船。——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诎伸(诎申。弯曲与伸直);诎曲(诎折。弯曲);诎体(弯曲肢体);诎膝(下跪);诎柔(屈曲柔弱)

    (3) 屈服

    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荀子·议兵》

    诎敌国。——《战国策·秦策一》

    (4) 又如:诎意(屈就);诎志(曲意迁就);诎服(屈服)

    (5) 屈辱;冤屈

    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吕氏春秋·壅塞》

    (6) 又如:诎身(降低身分,屈己下人);诎辱(委屈和耻辱);诎容(屈辱容忍);诎节(降低身分,降心相从)

    (7) 通“黜”( chu)。贬退

    彼公仲者,秦势能诎之。——《战国策·韩策三》

    可谓能诎免变化以致之。——《说苑·敬慎》

    (8) 通“讫”。止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礼记·聘义》

    英文翻译

    bend, stoop, crouch; to yield

    方言集汇

    ◎ 粤语:wat1

    宋本广韵

    shēn [shen]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J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LWL
    四角: 252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伸直,伸展)

    (2) 同本义

    伸,不屈也。——《说文》

    伸,展也。——《广雅》

    引而伸之。——《易·系辞上》

    君子欠伸。——《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见,体倦则伸。”

    熊经鸟伸。——《淮南子·精神》。注:“频伸也。”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手指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伸吭(伸长脖子);伸舒(伸展;舒展);伸不得手(插不上手;施展不开手段);伸长倘脚(方言。伸脚舒腿躺着);伸卷(将卷轴卷起和展开);伸屈(伸直与屈曲);伸歇(舒展肢体休息)

    (4) 申理;洗雪

    小事尚不伸,况大事乎?——《宋史·韩绛传》

    (5) 又如:伸雪(诉说冤情以求昭雪);伸诉(向上级官员说明情由)

    (6) 陈述,表白

    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伸问(亦作“申问”。查问,询问);伸诉(详细说明);伸覆(陈说禀告)

    英文翻译

    extend, stretch out, open up; trust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 客家话:[陆丰腔] shin1 [梅县腔] shin1 chun1 [宝安腔] sin1 [客英字典] sh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cun1 [客语拼音字汇] cun1 sin1 [东莞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海陆丰腔] shin1 ch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失人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sjinɕ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