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诋毁弹劾。
《后汉书·陈忠传》:“及 騭 等败,众庶多怨之,而 忠 数上疏陷成其恶,遂詆劾大司农 朱宠 。”《宋书·五行志四》:“是时平 吴 后, 王濬 为元功,而詆劾妄加; 荀 贾 为无谋,而并蒙重赏。”
引证解释
⒈ 诋毁弹劾。
引《后汉书·陈忠传》:“及騭等败,众庶多怨之,而忠数上疏陷成其恶,遂詆劾大司农朱宠。”
《宋书·五行志四》:“是时平吴后, 王濬为元功,而詆劾妄加; 荀贾为无谋,而并蒙重赏。”
诋劾的网络释义
诋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氐(
)声。本义:诬蔑,毁谤)(2) 同本义
诋,毁也。——《广雅·释诂二》
诋毁也,辱也。——《汉书·刘向传》注
历诋公卿大臣。——《汉书·息夫躬传》
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墨子·修身》
(3) 又如:诋诟(诬蔑;毁谤);诋讦(诋毁攻击);诋辱(毁谤侮辱)
(4) 谴责
露表告将入关,因诋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新唐书》
(5) 骂
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红楼梦》
诋大酋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欺
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汉书》
(7) 抵赖,抵讳。用同“抵”
上责( 史)万岁, 万岁诋谰。——《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i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亥声。本义:审理,判决)
(2) 同本义
劾,法有辜也。——《说文》
上其鞫劾文辞。——《书·吕刑》传
(3) 疏:“汉世问罪谓之鞫,断狱谓之劾。”
(4) 又如:劾死(判决死罪);劾治(审理治罪);劾按(审理核实罪状);劾捕(审查其罪,加以逮捕);劾验(审理查验)
(5) 检举揭发罪状
劾大不敬。——《汉书·李广苏建传》
遣其劾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齐康所劾。——《明史》
戴凤翔劾 瑞。
弹劾不避权贵。——《金史·雷渊传》
(6) 又如:弹劾;劾状(弹劾,举发罪状);劾奏(检举或弹劾其罪状)
名词
(1) 检举揭发的文书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t8 kai3 [台湾四县腔] het8 kai3 [梅县腔] het8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hed6 [客英字典] het7 [宝安腔] het8
◎ 潮州话:何英4(黑),hêg4 (h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烗 | 苦戒 | 溪 | 皆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khraih/qaey | kʰɐ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