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状

sù zhuàng [ su zhuang]
繁体 訴狀
注音 ㄙㄨˋ ㄓㄨㄤ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诉状 sùzhuàng

(1) 起诉书的旧称

plaint of the court

词语解释

  1. 诉讼事件的书状。即状子。

    《宋书·竟陵王诞传》:“又获 吴郡 民 刘成 、 豫章 民 陈谈之 、 建康 民 陈文绍 等并如诉状,则姦情猜志,岁月增积。” 宋 刘安世 《论章惇强买朱迎等田产事》九:“臣等伏见监司郡守以下,不受 朱迎 诉状,并行责降令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引证解释

⒈ 诉讼事件的书状。即状子。

《宋书·竟陵王诞传》:“又获吴郡民刘成、豫章民陈谈之、建康民陈文绍等并如诉状,则姦情猜志,岁月增积。”
宋刘安世《论章惇强买朱迎等田产事》九:“臣等伏见监司郡守以下,不受朱迎诉状,并行责降令丞。”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诉状的国语词典

诉讼者向法院表示其诉讼事件所用的书状。

诉状的网络释义

诉状

  • 诉状,是指一方当事人为维护或者实现自身的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某种诉讼请求,并陈诉有关事实和理由,或者另一方当事人针对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理由提出抗辩的法律文书。关于如何写好诉状是法律写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 诉状造句

    本院受理李英茂诉你离婚纠纷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及举证通知书、当事权利义务告知书、合议庭成员通知书及开庭传票。
    本院受理原告陈幼芳与林康、福州坤源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
    本院受理朱发相诉你们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现依法向你们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合议庭成员通知书、开庭传票。
    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
    发微博女子自称姓谢,除网曝信息外,她还向东南快报记者发来一些材料,其中包含一段露骨聊天记录、二人谈判录音、多张合照及女子手写的事情经过和控诉状。
    戴永明、刘仁慈、陈华本院受理滨海县金汇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诉你们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现向你们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及举证通知、开庭传票。
    本院受理覃素丝诉你离婚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材料。
    本院受理陈丽丽诉你离婚纠纷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及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
    我们已将你方控诉状提交法庭。
    本院受理原告陈剑飞诉你们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开庭传票。
    张仲春在诉状中表示,李世洞和杨玉圣制造的剽窃、抄袭舆论,贬毁了其名誉,侮辱了其人格,使他的学术形象遭受重创,发表论文与年剧减,身心饱受摧残。
    诉状上,何莉莉指责丈夫龚成学赚钱不够多,承担的家庭义务也不够。
    周正龙之妻罗大翠从陕西赶来,和代理律师一同来到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室递交了刑事申诉状。
    本院受理罗远相诉你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依法向你公告送达应诉通知书、民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
    对此,蒋某一纸诉状将陈某告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陈某赔偿精神损失费。
    县令收到这类诉状和禀呈后,通常会写上简短的批词,批付地方,促使双方调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人民法院王宗武本院受理王思东诉你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及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
    王四清、王秋娜本院受理崔连杰诉你们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及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
    本院受理原告杨炜华诉你们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及民事裁定书各一份。
    夏泽宏本院受理戴兵诉你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及举证通知书、合议庭成员通知书及开庭传票。

    汉字详情

    [su]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RYY
    五行:
    仓颉: IVHMY
    四角: 327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

    (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英文翻译

    accuse; sue; inform; nar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宋本广韵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