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呈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诉状。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差人望着里边一人道:‘这 余二相 要写个诉呈,你替他写写。’”
引证解释
⒈ 诉状。
引《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差人望着里边一人道:‘这余二相要写个诉呈,你替他写写。’”
诉呈的网络释义
诉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
(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壬(
)声。本义:平)(2) 同本义
呈,平也。——《说文》
(3) 呈现,显现,显露
呈,显也。——《广韵》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曹植《洛神赋》。注:“见也。”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呈华(显示才华);呈瑞(呈现祥瑞);呈质(呈现本体)
(5) 送交,呈报——送东西给人的敬词 。如:呈告(上报);呈案(呈送归案);呈教(呈上请教);呈送(上送);呈阅(送上审阅);呈验(送上检验)
(6) 献
汝曹呈艺已遍,吾当呈艺。——《避暑录话》
(7) 又如:呈艺(献技,献艺);呈献(敬献)
(8) 推荐 。如:呈见(举荐而使谒见);呈试(举荐考试)
名词
(1) 旧时公文的一种,用于下对上
老爹,我而今就写呈去首。——《儒林外史》
(2) 又如:呈稿(呈本。呈文的底稿);呈子(状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n2 [海陆丰腔] chang2 chin2 [梅县腔] chin2 [东莞腔] cin2 [客英字典] chang2 chin2 [陆丰腔] chin3 [客语拼音字汇] cang2 cin2 [宝安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ang2 tsiin2
◎ 潮州话:tian5(thiâⁿ) dian5(tiâ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呈 | 直貞 | 澄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drieng/dieng | ɖʰĭɛ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