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诵念佛经。
《新唐书·王缙传》:“禁中祀佛,讽唄斋薰,号‘内道场’。” 清 陈维崧 《万年欢·赠宋子犹先生七十次朱致一原韵》词:“菰芦景略谁知,向窗前讽唄,肆上丸药。”
引证解释
⒈ 诵念佛经。
引《新唐书·王缙传》:“禁中祀佛,讽唄斋薰,号‘内道场’。”
清陈维崧《万年欢·赠宋子犹先生七十次朱致一原韵》词:“菰芦景略谁知,向窗前讽唄,肆上丸药。”
讽呗的网络释义
讽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风声。本义:背诵;朗读;传诵)
(2) 同本义
讽,诵也。——《说文》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少不讽。——《荀子·大略》。注:“谓就学讽诗书也。”按,诗风雅颂三类,以风为之,风借为讽。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唐· 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西游记》
(3) 又如:讽味(诵读诗文而玩索其中的意味);讽经(念经);讽书(背书);讽术(背诵经艺)
(4) 婉言微辞或指责
讽,谏也。——《广雅》
论礼有五,谏讽为上。——《后汉书·李云传》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后汉书·张衡传》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规劝
而呤咏情性,以讽某上。——《文心雕龙》
(6) 又如:讽谏(用委婉的话来劝谏);讽诫(讽谏告诫);讽一劝百(辞赋之文,旨在讽谏,故因一事而起讽,以百事劝戒为终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佛教经文中的赞偈,为梵语
thaka(呗匿)音译之略。 印度谓以短偈形式赞唱宗教颂歌。后泛指赞颂佛经或诵经声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 南朝梁· 慧皎《高僧传·经师论》
(2) 又如:呗佛(诵经礼佛);呗音(诵经声);呗唱(唱偈颂经);呗偈(赞唱颂偈);呗声(诵经唱偈声);呗赞(赞颂佛的功德)
(3) 另见
bei
助词
(1) 表示事实或道理明显,很容易了解。如:你不会骑车就学呗
(2) 表示勉强同意的语气。如:你一定要去,就去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a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