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

lùn biàn [ lun bian]
繁体 論辯
注音 ㄌㄨㄣˋ ㄅ一ㄢˋ

词语释义

论辩 lùnbiàn

(1) 讨论分辩

论辩有力
与之论辩(辨通“辩”)。——·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argue;debate

词语解释

  1. 议论辩驳。

    汉 王充 《论衡·订鬼》:“天地之性,本有此化,非道术之家所能论辩。”《隋书·经籍志一》:“但録题及言,盛以縹囊,书用緗素。至於作者之意,无所论辩。” 王西彦 《乡下朋友》:“也回想着自己和 刘乐能 关于人工和自然的论辩。”

  2. 文体的一种。

    章炳麟 《辨诗》:“论辩之辞,综持名理,久而愈出,不专以情文贵,后生或有陵轢古人者矣。”参见“ 论辨 ”。

引证解释

⒈ 议论辩驳。

汉王充《论衡·订鬼》:“天地之性,本有此化,非道术之家所能论辩。”
《隋书·经籍志一》:“但録题及言,盛以縹囊,书用緗素。至於作者之意,无所论辩。”
王西彦《乡下朋友》:“也回想着自己和刘乐能关于人工和自然的论辩。”

⒉ 文体的一种。参见“论辨”。

章炳麟《辨诗》:“论辩之辞,综持名理,久而愈出,不专以情文贵,后生或有陵轢古人者矣。”

论辩的国语词典

各自据理说明自己的看法,并驳斥对方的缺失。

如:「关于这件提案,应由持正、反意见的双方进行论辩,再交由大会表决。」

论辩的网络释义

论辩

  • 论辩,指议论辩驳。亦指辩论。见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辨通“辩”)。”
  • 论辩造句

    他的论辩,有条有理,脉络分明。
    虽在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现代化”论等问题上似着力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继续探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及其论辩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著作。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位比丘尼,用如此直接的方式,铿锵有力的表现她的智慧与道德,见识到她清晰有力的论辩。
    团体论辩决赛则由在预选赛中脱颖而出的常德、衡阳、娄底、张家界四支队伍参加,最终,张家界、常德、娄底获得前三甲,衡阳、郴州、岳阳被评为优胜队。
    我们由嵇康一些论说文的结构方式、论辩析理的技巧特色等入手,可以窥知其散文对传统论文的继承与突破。
    与此同时,在朝中,武帝增设内朝,聚集身边近侍之臣,由卫青领衔,参与决议,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甚至面折廷争而诎大臣。
    皆因国人很喜欢用这种句式,以致一些人习非成是,内化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论辩手段。
    论辩研究目前在西方是一门“显学”
    论证概念是包括非形式逻辑在内的论辩理论的核心。
    论辩中,用反问句直接进行驳诘,很有力量。
    因此,意识觉醒至关紧要,这需要广泛深入的论辩说理以及传播推动。
    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从作品的表述方式来看,赋中由一方批评另一方发展为双方展开论难,论辩的双方为争论一个问题各自引经据典。
    所以深识之士,也就是真具有大学问者,只以传播真知为自己的理想,不愿意论辩求胜以豪言来广开门户。
    佩迪特的论辩式民主进行分析,并试图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成分,以此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主建设理论。
    因而钱老坚持认为,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用整体论与还原论辩证统一的方法去研究。
    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文章的末段,玉泉观鱼本属赏心乐事,偏又同和尚来一番关乎现代婚姻的对话,如读庄周和惠施遨游濠梁,论辩鱼乐的旧典,略有蹈常袭故的手段在。
    九渊觉得,论辩之初,尽管朱熹未臻“无我”之境,自己却更粗心浮气,多亏祖谦“调娱其间,有功于斯道”,但他对自身立论却执之弥坚。
    及论辩结束,学官不敢怠慢,即刻精心核对,玺印封书,遣人贴身携带,昼夜驱车,驰往安邑,送归主君呈阅。

    汉字详情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

    biàn [bian]
    部首: 712
    笔画: 16
    五笔: UYU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JIVJ
    四角: 00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辡( 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2) 同本义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4) 分别,辨别。通“辨”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

    (5)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6) 治理,办理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

    形容词

    (1) 有口才,善言辞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英文翻译

    dispute, argue, debate,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