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

lùn zhèng [lun zheng]
繁体 論證
注音 ㄌㄨㄣˋ ㄓㄥ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论证 lùnzhèng

(1) 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

对哥白尼的假说加以论证并使之通俗化
demonstrate; proof

(2) 根据个人的了解或理解证明

公谊会的教徒们长期以来都在论证陋习的害处
testify;expound and prove

词语解释

  1. 论断病情。证,通“ 症 ”。

    明 高启 《赠王医师序》:“择医之难也!其论证之是非,投饵之当否,非通其术者莫察也。”

  2. 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西洋在很早的时代,盛行着‘序论、立论、论证、结论’四个段落的组织法,那是指议论文章而言的。”

  3. 论述和证明。

    王朝闻 《创作、欣赏与认识》:“ 毛主席 给 陈毅 同志这封信,论证了艺术创作规律。” 柯灵 《香雪海·怀傅雷》:“ 鲁迅 先生以此为喻,论证翻译工作的需要。”

  4. 立论的根据。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空想。”

引证解释

⒈ 论断病情。证,通“症”。

明高启《赠王医师序》:“择医之难也!其论证之是非,投饵之当否,非通其术者莫察也。”

⒉ 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七:“西洋在很早的时代,盛行着‘序论、立论、论证、结论’四个段落的组织法,那是指议论文章而言的。”

⒊ 论述和证明。

王朝闻《创作、欣赏与认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这封信,论证了艺术创作规律。”
柯灵《香雪海·怀傅雷》:“鲁迅先生以此为喻,论证翻译工作的需要。”

⒋ 立论的根据。

王西彦《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空想。”

论证的国语词典

在理则学上指前提推论出结论的过程。一个论证必含有前提与结论。

如:「他以史实论证暴政必亡的真理。」

论证的网络释义

论证 (汉语词语)

  • 论证,汉语词语,同时也是哲学用词。
  • (1) 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
  • 对哥白尼的假说加以论证并使之通俗化
  • (2)根据个人的了解或理解证明
  • 公谊会的教徒们长期以来都在论证陋习的害处
  • 论证造句

    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可使论证有力。
    初学者也可以用正反对照式的两分法结构,为避免结构简单,论证不全面,建议在分论中再分论,来达到论证较完整充分的效果。
    这个方案论证充分,事实确凿不移,受到大家赞扬。
    写文章引经据典,可使论证有力。
    这篇论文,旁征博引,材料翔实,论证有力,写得棒极了。
    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天气对人心情的影响,使说理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这篇作文在论证中,层层相接,丝丝入扣,十分严密,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写文章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这么简单的道理用不着繁琐的举例论证。
    这算什么论文?论证不充分,而且有点隔靴搔痒。
    目前,我们还无法论证这里面的奇怪现象。
    你的发言自相矛盾,后面的论证恰恰否定了前面的论点。
    二读课文,分析结构,讨论二章的论证方法。
    总经理要他第二天早晨必须交出那份可行性论证报告,迫不得已,他只好开夜车赶着写了。
    他的讲话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确实言之成理,颇令听众信服。
    他的论证严密,无可辩驳。
    从多个角度加以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可以更加具有说服力,准确具体地论证了什么什么观点。
    由于缺乏可靠的论据,他在论证那个学术问题时便显得力不从心,进退失据了。
    按照这种论证的方法,充类至尽,问题也许就可以解决了。
    这篇文章观点正确,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汉字详情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

    zhèng [zhe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H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MYM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英文翻译

    prove, confirm, verify; p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宋本广韵

    论证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