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议

lùn yì [ lun yi]
繁体 論議
注音 ㄌㄨㄣˋ 一ˋ

词语释义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 议论文。

词语解释

  1.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管子·轻重丁》:“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 唐 韩愈 《与李翱书》:“持僕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

  2.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

    《荀子·非相》:“然而﹝ 桀 紂 ﹞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则不若伏藏其论议,荡涤秽恶,俾众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内矅。”

  3. 议论文。

    《后汉书·孔融传》:“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引证解释

⒈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管子·轻重丁》:“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
唐韩愈《与李翱书》:“持僕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

⒉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

《荀子·非相》:“然而﹝桀紂﹞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则不若伏藏其论议,荡涤秽恶,俾众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内矅。”

⒊ 议论文。

《后汉书·孔融传》:“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论议的网络释义

论议

  • 论议即论义。指藉往复问答以阐明法门之义理。
  • 论议造句

    前四史论赞之所以具有其它正史论赞难以企及的艺术魅力,与浸染时代论议风潮密不可分。
    这次两会,无论议案提案还是现场发言,代表委员都不是简单写写、随便说说,很多都有基层调研、一手资料、专题研究作支撑,展现了扎实的功底。
    温虽智非从横,武非?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文章之采,论议之辨,卓跞冠群,炜晔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
    蒂波认为这只是议论议论而已,“不过,另一方面,我感觉连里头有一两个伙计虽然少言寡语,但是只要一有机会,完全有可能就把索贝尔给宰了。”。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这是一个努力的计划公众心目中去,随着无论议程最好的服务,财富和权力的有效压制异议人反对。
    我们离题了,让咱们重新开始讨论议题吧。
    针对大家的意见,老师让我们再充分议论议论。
    讨论议题在多个会话包括创新的延伸和电影演员,高速挤出涂层,控制和汽车模具技术。
    这篇论文到底要问什么问题?为什么有趣?是以什么理论议题为主轴?
    陛下与众臣宴游,与大臣、方正朝廷论议,游不失乐,朝不失礼,议不失计,轨事之大者也。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
    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雕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欲立效以报恩,论议抑扬,无所回避,省宫掖不急之费,禁约左右骄纵之臣,数讥切宠要,献替帷幄,帝亦深倚仗之。
    前四史论赞文体演变与时代论议风潮密切相关。
    与证伪“土豪岳母”的传说相比,更值得思考的是,“土豪岳母”为何引发如此轰动,为何被社会舆论议论得如此生动传神。
    吴兴沈重名为硕学,高祖尝令彦之与重论议,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汉字详情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

    [y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IK
    四角: 347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忖度

    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

    名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英文翻译

    consult, talk over,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