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荐

lùn jiàn [ lun jian]
繁体 論薦
注音 ㄌㄨㄣˋ ㄐ一ㄢˋ

词语释义

1.选拔推荐。论﹐通"抡"。

词语解释

  1. 选拔推荐。论,通“ 抡 ”。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所论荐则蹇驴蒙龙骏之价,所中伤则 孝己 受 商臣 之谈。”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表》:“特旨造廷,非出公卿之论荐。”《清史稿·文苑传一·吴伟业》:“侍郎 孙承泽 、大学士 冯銓 相继论荐,授秘书院侍讲,充修《太祖》、《太宗圣训》纂修官。”

引证解释

⒈ 选拔推荐。论,通“抡”。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所论荐则蹇驴蒙龙骏之价,所中伤则孝己受商臣之谈。”
宋陆游《江西到任谢表》:“特旨造廷,非出公卿之论荐。”
《清史稿·文苑传一·吴伟业》:“侍郎孙承泽 、大学士冯銓相继论荐,授秘书院侍讲,充修《太祖》、《太宗圣训》纂修官。”

论荐的网络释义

论荐

  • 论荐(论荐),lùn jiàn ㄌㄨㄣˋ ㄐㄧㄢˋ,选拔推荐。论,通“ 抡 。”
  • 汉字详情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

    jiàn [jian]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DHB
    五行:
    吉凶:
    仓颉: TKLD
    四角: 4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草,存声。本义:草垫子) 同本义

    荐,薦席也。——《说文》。按,凡亲地者谓之筵,加于筵者谓之席。席即因也,重于筵也。

    副词

    (1) 再;又;接连

    荐,再也。——《尔雅》

    荐,重也。——《小尔雅》

    晋荐饥。——《左传·僖公十三年》

    以荐食上国。——《左传·定公四年》

    饥馑荐降。——《国语·鲁语上》

    (2) 又如:荐仍(接连而来);荐更(反复经历);荐臻(荐蓁。接连地来到;一再遇到);荐饥(连年灾荒;连续灾荒)

    名词

    (1) 同本义

    薦,黍蓬。——《尔雅》。按,蒿类也,或以为野茭。

    麋鹿食荐。——《庄子·齐物论》。崔注:“甘草也。”

    (2) 又如:荐草(茂盛的牧草)

    (3) 细草

    薦草多衍。——《管子·八观》。注:“茂草也。”

    其民不衣而褐薦。——《素问·异法方宜论》。注:“谓细草也。”

    北胡随畜薦居。——《汉书·终军传》

    (4) 又如:荐居(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

    (5) 假借为荐。草垫子

    薦,席也。——《广雅》

    (6) 又如:草荐;荐席(垫席);荐蒋(垫席);荐藉(草席)

    动词

    (1) 介绍进献人才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孟子·万章上》

    中外交荐。——清· 张廷玉《明史》

    徐公 致靖荐。——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荐本(官吏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奏本);荐辟(举荐);荐书(推荐信);荐士(推荐有才德的人)

    (3) 进;进献

    未遑荐璧。——《梁书·袁昂传》

    (4) 又如:荐酒;荐璧(进献璧玉);荐贿(奉献财物)

    (5) 衬,垫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贾谊《吊屈原赋》

    (6) 又如:荐居(垫草而居)

    (7) 包裹

    韦恕荐轮,第中游戏。——汉· 荀悦《汉纪》

    (8) 无酒肉作贡品的祭祀,素祭

    (9) 如:荐新(果菜米谷刚熟,先到神主先人前设供祭祀);荐享(祭献;祭祀);荐奠(祭奠。祭祀的仪式,即向鬼神敬献祭品);荐羞(奉献的祭品);荐享(进献祭品祭祀)

    (10) 指请和尚道士念经拜忏以超度亡灵 。如:荐亡(为死者念经或做佛事,使其亡灵早日脱难超升);荐度(念经或做佛事,使亡灵脱难超升);荐悼(作佛事悼念死者)

    (11) 铺陈

    君荐虎皮道旁。——宋· 叶适《毛积夫墓志铭》

    (12) 执;举起 。如:荐刀(举刀;执刀)

    英文翻译

    repeat, reoccur; recomm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n5 [东莞腔] zen5 [海陆丰腔] zien5 [客英字典] zien5 [梅县腔] zien5 [宝安腔] zen5 [客语拼音字汇] jian4
    ◎ 潮州话:之因3 [潮阳]之嫣3 ,zing3(chìng) [揭阳]zêng3(chèng) [潮阳]ziang3(chià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二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在甸先開去聲開口四等zenh/dzenndzʰ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