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误

é wù [ e wu]
繁体 訛誤
注音 ㄜˊ ㄨˋ

词语释义

讹误 éwù

(1) 字句上的疏漏差误

error in text

词语解释

  1. 亦作“ 讹悮 ”。亦作“譌误”。错误。多指文字、记载方面。

    南朝 梁 任昉 《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太子律>序启》:“而年世浸远,篇牘讹误,朽编落简,见诬前淑。” 宋 吕陶 《尚书屯田郎中常公墓志铭》:“公考验图券,详辨讹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悮。”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此乃 秦 音通转,非为譌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讹悮”。亦作“譌误”。错误。多指文字、记载方面。

南朝梁任昉《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太子律>序启》:“而年世浸远,篇牘讹误,朽编落简,见诬前淑。”
宋吕陶《尚书屯田郎中常公墓志铭》:“公考验图券,详辨讹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悮。”
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此乃秦音通转,非为譌误。”

讹误的国语词典

错误。

讹误的网络释义

讹误

  • 讹误,指古籍中的文字错误;字句上的疏漏差误。语出南朝 任昉 《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序启》:“而年世浸远,篇牍讹误,朽编落简,见诬前淑。”
  • 讹误造句

    中国文字颇多笔画近似,因而在书写上经常造成鲁鱼亥豕的讹误。
    另外笔者重点对班昭的生卒年作了辨正,以较为充分的证据,纠正了前贤讹误之处。
    但现在的四种版本讹误在所难免。
    该墓葬出土文物正在研究考证之中,专家认为有关资料可补正史书阙漏讹误,对研究唐初北方民族关系史有重要意义。
    这稿子由于讹误太多,以致有的部分意义不明。
    他抄写原文时很粗心,以致出现讹误。
    该文就有关清代数学家汪莱的文献中的一些难解或有讹误之处,进行考证校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今绣诸梓,三复雠校,并无讹误,愿与天下士大夫共之。
    该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讹误。
    对这些字词进行考证,有益于解读和利用此类文献,补正相关文献中的讹误或脱漏之处。
    如果正在寻找文件系统的讹误,就可以自己检查这些。
    且对其中的方志洪水资料年代记载的讹误进行考辨,以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原文因抄写者粗心而有讹误。
    原文因抄写员粗心而有讹误。
    笔者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实例证明该书质量不高,存在着史实讹误、收录失当等弊病,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内容方面。
    回忆录不仅能够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而且还能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细节,甚至能订正文献记载的讹误。
    “尔雅新证”一方面要订正《尔雅》的讹误,另一方面验证《尔雅》的正确训释。
    并且通过与《西平乐》的比照,辨明了已成定论的周邦彦梦中得《瑞鹤仙》词的讹误。
    本文根据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将经部、史部少量讹误及时正之,以方便读者。
    《札迻》是孙诒让的第一部问世之作,校勘订正了秦、汉至齐、梁间七十八种古书中的讹误衍脱千余条,有功于学界。

    汉字详情

    é [e]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仓颉: IVOP
    四角: 347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化声。字本作“譌”。本义:谣言)

    (2) 同本义

    譌,伪言也。——《说文》

    (3) 字亦作“讹”

    民之讹言。——《诗·小雅·沔水》

    讹言大水至。——《汉书·成帝纪》

    (4) 又如:讹言(谣言)

    (5) 差错 。如:讹舛(差错;谬误);讹阙(错误残缺);讹头(过失,污点,把柄);讹替(错误)

    动词

    (1) 讹诈 。如:讹人(讹诈人);讹头(讹诈的钱财)

    (2) 改变;感化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诗·小雅·无羊》

    (3) 变化

    式讹尔心。——《诗·小雅·节南山》

    岁月迁讹,斯风渐笃。——《通志》

    (4) 不正确的

    平秩南讹。——《书·尧典》

    (5) 又如:讹音

    英文翻译

    swindle, cheat; erroneous, wro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o4
    ◎ 潮州话:ho3

    宋本广韵

    [w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KGD
    五行:
    仓颉: IVRMK
    四角: 367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谬误;错误

    误,谬也。——《说文》

    群臣议皆误。——《史记·萧相国世家》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误落尘网中。——晋· 陶渊明《归田居》

    土木之误。——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笔误;误错(失误差错);误证(错误的证明);误本(有错字的版本);误谬(谬误;差错)

    动词

    (1) 耽误

    郑以救公误之,遂失 秦伯。——《左传·僖公十五年》

    (2) 又如:误却(耽误掉;失掉)

    (3) 妨害

    专欲误将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误人不浅;误身(贻误自身);误人(贻害于人);误惑(贻误迷惑)

    英文翻译

    err, make mistake; interfe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