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抱愧。
《实事白话报》1926.1.9:“无奈 安生 心里讨愧,所以脸上才闹的挺僵。”
引证解释
⒈ 犹抱愧。
引《实事白话报》1926.1.9:“无奈安生心里讨愧,所以脸上才闹的挺僵。”
讨愧的国语词典
羞愧。
如:「他常以大欺小,丝毫不知讨愧。」
讨愧的网络释义
讨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2) 同本义
讨,治也。——《说文》
讨,诛也。——《玉篇》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人讨 陈叛。——《左传·襄公五年》
(3) 讨伐;诛戮
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左传·隐公九年》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讨贼督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征讨(出兵讨伐);讨掩(讨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备而捕捉);讨贰(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讨贼(征讨叛逆或盗贼);讨乱(征伐乱事);讨荡(征讨扫荡)
(5) 探究
世叔讨论之。——《论语》
(6) 又如:讨实(摸清;落实);讨究(探讨研究事物的道理);讨索(研讨探索)
(7) 索取
何辱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8) 又如:讨针线(讨零花钱;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讨彩头(以祝贺主人吉利的名义索取财物);讨春(寻春,探春;旧时称卜卦算命)
(9) 乞求 。如:讨分上(讨人情;讲情面);讨火(借火);乞讨(向人要钱要饭等)
(10) 得到利益或利润 。如:讨彩(博得喝采);讨乖(博取乖顺的好感);讨野火(占别人便宜)
(11) 诛杀
讨,诛也。——《玉篇》
是儿小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 柳宗元《童区寄传》
(12) 娶 。如:讨亲(娶亲);讨老婆
(13) 招致 。如:讨口牙(惹口舌);讨气(惹祸;令人厌烦);讨人怜;讨人厌;讨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o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 同本义。同“媿”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4) 折辱人;使羞惭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5) 又如:愧辱(羞辱)
(6) 责人罪咎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i5 [梅县腔] kwi3 [陆丰腔] kui5 [客英字典] kwui3 [东莞腔]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kui3 [宝安腔] kui3 [海陆丰腔] kui3 [台湾四县腔] k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媿 | 俱位 | 見 | 脂B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kwi | kyih/kwy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