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帐

tǎo zhàng [ tao zhang]
繁体 討帳
注音 ㄊㄠˇ ㄓㄤˋ

词语释义

1.亦作"讨账"。 2.催还欠账。 3.喻要求报答。

词语解释

  1. 亦作“ 讨账 ”。催还欠账。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讨帐,不觉三月有餘,三万银帐,都收完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讨帐的朋友要去寻他,他总给他一个不见。” 樊增祥 《批胡老四呈词》:“尔壻 樊顺兴 如果与 田三信 毫无首尾,岂能屡至 山西 讨账?”

  2. 喻要求报答。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没出息的干部,不爱做教育工作,就向群众讨帐。我给你分了地,你还不响应我的号召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讨账”。

⒉ 催还欠账。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讨帐,不觉三月有餘,三万银帐,都收完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讨帐的朋友要去寻他,他总给他一个不见。”
樊增祥《批胡老四呈词》:“尔壻樊顺兴如果与田三信毫无首尾,岂能屡至山西讨账?”

⒊ 喻要求报答。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没出息的干部,不爱做教育工作,就向群众讨帐。我给你分了地,你还不响应我的号召吗?”

讨帐的国语词典

索还欠款。《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当初还是爷不是,托他在北京讨帐,无有一个去接寻。」也作「讨债」。

讨帐的网络释义

讨帐

  • 讨帐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是tǎo zhàng ,
  • 释义:亦作“ 讨账 ”。催还欠账;喻要求报答。
  • 讨帐造句

    破产的消息传了出来,跟他讨帐的人纷纷而来,他顿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他亲自倒提一把铁锹领着村里十几个小青年,把两个上门讨帐的从村委会一路追到村口,两个农村信用社的吓到脸都白了,连滚带爬钻进小车跑了。
    但是,让人惊讶、气愤又匪夷所思的麻烦的事儿接踵而来,讨帐的、逼债的。
    任笑云这时身上的燠热之气又消了不少,听了二人所说,才猜到定是沈炼石胡言乱语骗得这两个老道为他纵火添乱,事后却让人家讨帐来了。
    这次公羊塑便是去突厥讨帐,却连根羊毛都没讨回来,反而差点儿让蛮不讲理的突厥人将性命拿下,也难怪他大骂。
    有一次去一个客户那里讨帐,甚至背着铺盖住在人家办公室里半个月,也不管人家的冷言冷语,在众目睽睽下漱口、洗脸,甚至冲凉。
    杨世仁的讨帐日记最新章节试阅。
    家院,速速开门,老爷我讨帐回来也!
    即便是这种热天,还几乎每天都有人涌进院子里找赵玉锁讨帐。

    汉字详情

    tǎo [tao]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FY
    五行:
    仓颉: IVDI
    四角: 3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2) 同本义

    讨,治也。——《说文》

    讨,诛也。——《玉篇》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人讨 陈叛。——《左传·襄公五年》

    (3) 讨伐;诛戮

    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左传·隐公九年》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讨贼督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征讨(出兵讨伐);讨掩(讨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备而捕捉);讨贰(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讨贼(征讨叛逆或盗贼);讨乱(征伐乱事);讨荡(征讨扫荡)

    (5) 探究

    世叔讨论之。——《论语》

    (6) 又如:讨实(摸清;落实);讨究(探讨研究事物的道理);讨索(研讨探索)

    (7) 索取

    何辱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8) 又如:讨针线(讨零花钱;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讨彩头(以祝贺主人吉利的名义索取财物);讨春(寻春,探春;旧时称卜卦算命)

    (9) 乞求 。如:讨分上(讨人情;讲情面);讨火(借火);乞讨(向人要钱要饭等)

    (10) 得到利益或利润 。如:讨彩(博得喝采);讨乖(博取乖顺的好感);讨野火(占别人便宜)

    (11) 诛杀

    讨,诛也。——《玉篇》

    是儿小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 柳宗元《童区寄传》

    (12) 娶 。如:讨亲(娶亲);讨老婆

    (13) 招致 。如:讨口牙(惹口舌);讨气(惹祸;令人厌烦);讨人怜;讨人厌;讨厌

    英文翻译

    to discuss; ask for, beg; demand; dun; m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ou2
    ◎ 潮州话:to2

    宋本广韵

    zhàng [zhang]
    部首: 318
    笔画: 7
    五笔: MHTY
    五行:
    仓颉: LBPO
    四角: 4223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长声。巾,麻丝织品。本义:篷帐,有顶的篷帐)

    (2) 同本义 。一种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器物。通常用布帛毡革制成

    帐,帱也。——《说文》

    帱谓之帐。——《尔雅》

    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何承天纂要》

    项羽晨朝上将军 宋义,即其帐中斩 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3) 又如:帷帐(帷是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帐是有顶的篷帐);帐具(陈列帷帐入筵。指备膳、帷帐和膳具);帐门(篷帐的出入口);帐下(营帐中;将帅的部下);帐内(军幕中的将佐);帐天(布篷);帐落(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殿(作为行宫的帐幕);帐幄(帐御。帷帐衣服等);帐饮(在郊野张设篷帐,宴饮送别);帐饯(设帐置酒饯行)

    (4) 蚊帐,床帐

    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释名》

    偷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淮南子》

    (5) 又如:帐檐(帐荫子。帐子前幅上端下垂如檐,用作装饰的横幅);帐钩(床帐的金属框架)

    (6) 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的单位 。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

    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后汉书》

    英文翻译

    tent; screen, mosquito net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