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讹

dìng é [ ding e]
繁体 訂訛
注音 ㄉ一ㄥˋ ㄜˊ

词语释义

1.订正文字谬误。

词语解释

  1. 订正文字谬误。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春赏>》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 吴锡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邻家。” 清 顾公燮 《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謔,如 李易安 在 赵德甫 家故事。”

  2. 訂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引证解释

⒈ 订正文字谬误。

清王夫之《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春赏>》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吴锡麒《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邻家。”
清顾公燮《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謔,如李易安在赵德甫家故事。”
訂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韩慧基《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黄景仁《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查田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订讹的网络释义

订讹

  •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 吴锡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鸱修贽借邻家。” 清 顾公燮 《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谑,如 李易安 在 赵德甫 家故事。”
  • 订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说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 汉字详情

    dìng [ding]
    部首: 226
    笔画: 4
    五笔: YS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MN
    四角: 31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丁声。本义:评议)

    (2) 同本义

    订,平议也。——《说文》。按,字亦作评。

    订太平文王之道。——《诗·天作》笺

    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

    (3) 又如:订铨(评议衡量);《订鬼篇》

    (4) 改正,修正

    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亦足有所订正。——《晋书·荀崧传》

    (5) 又如:订顽(改正愚顽);修订

    (6) 达成协议订立;使生效 。如:订交;订婚

    (7) 预先约定 如:订购;订阅

    (8) 把零散的纸张、书页加工成本 如:装订;订书

    英文翻译

    draw up agreement; arrange

    方言集汇

    ◎ 粤语:ding3 ding6

    宋本广韵

    é [e]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仓颉: IVOP
    四角: 347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化声。字本作“譌”。本义:谣言)

    (2) 同本义

    譌,伪言也。——《说文》

    (3) 字亦作“讹”

    民之讹言。——《诗·小雅·沔水》

    讹言大水至。——《汉书·成帝纪》

    (4) 又如:讹言(谣言)

    (5) 差错 。如:讹舛(差错;谬误);讹阙(错误残缺);讹头(过失,污点,把柄);讹替(错误)

    动词

    (1) 讹诈 。如:讹人(讹诈人);讹头(讹诈的钱财)

    (2) 改变;感化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诗·小雅·无羊》

    (3) 变化

    式讹尔心。——《诗·小雅·节南山》

    岁月迁讹,斯风渐笃。——《通志》

    (4) 不正确的

    平秩南讹。——《书·尧典》

    (5) 又如:讹音

    英文翻译

    swindle, cheat; erroneous, wro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o4
    ◎ 潮州话:h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