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议

jì yì [ ji yi]
繁体 計議
注音 ㄐ一ˋ 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计议 jìyì

(1) 计划;商议

从长计议
talk over;consider;consult;deliberate;discuss;talk over;weigh carefully

词语解释

  1. 谋划;考虑。

    《管子·轻重甲》:“计议因权,事之囿大也。” 马非百 新诠:“计议因权,即从权计画。”《后汉书·南匈奴传》:“欲修和亲,以辅身安国,计议甚高,为单于嘉之。” 唐 张九龄 《敕突骑施毗伽可汗书》:“而戎俗少义,见利生心,故 闕俟斤 入朝,行至北庭有隙,因此计议,即起异心。” 柔石 《二月》二三:“他一路想,回到他底房内,他还坐着计议。”

  2. 商量;商议。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鑊,唯大王与羣臣孰计议之。”《晋书·赵诱传》:“进退有疑,会羣吏计议。” 明 黄淳耀 《诸葛亮论下》:“ 诸葛亮 伐 魏 ,与羣下计议。 魏延 欲请兵万人与 亮 异道,会於 潼关 ,如 韩信 故事, 亮 制而不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九:“说了一句,她就停住了,不敢往下说,怕把 徐义德 给她计议的事泄露出去。”

  3. 犹计数。

    《般泥洹经·如来化说法品》:“一一茎节枝叶华实上,化作无数不可计议、不可称量如来。”

引证解释

⒈ 谋划;考虑。

《管子·轻重甲》:“计议因权,事之囿大也。”
马非百新诠:“计议因权,即从权计画。”
《后汉书·南匈奴传》:“欲修和亲,以辅身安国,计议甚高,为单于嘉之。”
唐张九龄《敕突骑施毗伽可汗书》:“而戎俗少义,见利生心,故闕俟斤入朝,行至北庭有隙,因此计议,即起异心。”
柔石《二月》二三:“他一路想,回到他底房内,他还坐着计议。”

⒉ 商量;商议。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鑊,唯大王与羣臣孰计议之。”
《晋书·赵诱传》:“进退有疑,会羣吏计议。”
明黄淳耀《诸葛亮论下》:“诸葛亮伐魏,与羣下计议。 魏延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於潼关,如韩信故事, 亮制而不许。”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九:“说了一句,她就停住了,不敢往下说,怕把徐义德给她计议的事泄露出去。”

⒊ 犹计数。

《般泥洹经·如来化说法品》:“一一茎节枝叶华实上,化作无数不可计议、不可称量如来。”

计议的国语词典

计划商议。

计议的网络释义

计议

  • 计议,汉语词汇。
  • 注音:jì yì
  • 释义: 计划;商议
  • 计议造句

    学习知识要从长计议,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是完成不了的。
    这件事来日方长,咱们再作计议吧!
    这事涉及的面太广,搞得不好,影响很大,需要从长计议。
    孩子转学的事,咱们还是从长计议,反正时间还早着呢!
    四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长计议。
    饮鸩止渴的反义词有从长计议。
    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从长计议,不要马上就做决定。
    你们兄弟俩分家的事,牵涉到抚养老人孩子、财产分配诸多问题,应当从长计议,不能草率行事。
    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从长计议。
    我的方寸已乱,断无道理可计议了。
    初议兴兵,上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
    云天此子太过诡异,身上说不定有异宝!但此人现在有丹霞门的庇护,自己也建立了丹华教这股不小的势力!我们要图,但需从长周密计议!
    每逢夏绿蒂跟柯林斯先生低声说话的时候,她就以为他们是在谈论浪搏恩的家产,是在计议一俟班纳特先生去世以后,就要把她和她的几个女儿撵出去。
    结婚这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有些虽然对防核恐怖有帮助,但相对来说不是那么迫切,应从长计议。
    仁宗得知,寝食不安,当夜召集百官计议。
    咳……小光看来我们要从长计议,不要犯什么错误,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变数,都要详细分析,好好商确下来……
    这个世界有点儿危险还是先回去的好,一切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不是不管,只是事缓则圆,还得从长计议。
    既然让老师为难,咱们从长计议、自从我回来还没有置办酒席款待老师,今天我就请您喝茶。

    汉字详情

    [ji]
    部首: 226
    笔画: 4
    五笔: Y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J
    四角: 3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 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2) 同本义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 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估计)

    (4) 计较;关心于

    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

    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

    (5) 又如:计惜(计较与吝惜);计争(计较争执);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不计报酬

    (6) 商议;谋划

    计,谋也。——《广雅》

    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非计久长。

    长安君计短。

    计之曰。——唐· 柳宗元《三戒》

    (7) 又如:计不得售;计处(考虑;谋划);计画(计虑;谋划);计开(列写出来);计事(商议大事);计奏(商议后奏请);计办(商议办理);商计

    (8) 考察;审核

    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

    (9) 又如:计勘(审核勘验);计制(审核规格)

    名词

    (1) 算法;算术 。如:计历(算历)

    (2) 计簿 。如:计筹(计簿。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3) 呈送计簿的官吏 。如:计节(计吏所持的符节);计车(计吏所乘的车)

    (4) 计策;计谋

    计者,事之本也。——《战国策·秦策》

    计者,所以定事也。——《韩非子·存韩》

    吾计已决。——汉· 刘向《列女传》

    计无所出。——晋· 干宝《搜神记》

    何以为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计疏(计谋疏失);计智(智谋);缓兵之计;失计;巧计;空城计;苦肉计

    (6)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的仪表 。如:静电计;体温计;温度计;安培计

    (7) 生计,谋生手段 。如:家计

    (8) 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如:国计民生

    (9) 姓

    英文翻译

    plan, plot; strategem; scheme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潮州话:goi3

    宋本广韵

    [y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IK
    四角: 347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忖度

    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

    名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英文翻译

    consult, talk over,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