讙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人名。
尧 时佞臣。《庄子·在宥》:“ 尧 於是放 讙兜 於 崇山 。”《史记·五帝本纪》:“ 讙兜 曰:‘ 共工 旁聚布功,可用。’”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 讙兜 ,臣名。”《山海经·海外南经》“ 讙头国 ” 晋 郭璞 注:“ 讙兜 , 尧 臣,有罪,自投 南海 而死。”
引证解释
⒈ 人名。 尧时佞臣。
引《庄子·在宥》:“尧於是放讙兜於崇山。”
《史记·五帝本纪》:“讙兜曰:‘ 共工旁聚布功,可用。’”
裴駰集解引孔安国曰:“讙兜,臣名。”
《山海经·海外南经》“讙头国” 晋郭璞注:“讙兜,尧臣,有罪,自投南海而死。”
讙兜的网络释义
讙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喧哗。议论纷纷
讙,譁也。——《说文》
诸将尽讙。——《汉书·陈平传》
以息众讙。——《汉书·外戚传》。注:“讙譁众议也。”
则天下应之如讙。——《荀子·儒效》
百姓讙敖。——《荀子·讙国》
(2) 又如:讙敖(喧哗鼓噪);讙哗(众声呼噪);讙讼(喧闹争讼);讙呼(喧哗呼叫)
形容词
(1) 通“欢”。喜悦
言乃讙。——《书·无逸》。郑注:“喜悦也。”
争言讙呼。——《后汉书·刘盆子传》
(2) 又如:讙呼(也作欢呼,欢声争呼);讙设(欢宴);讙然(喜悦的样子);讙亮(欢快嘹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1 [客英字典] fon1 fan1 [台湾四县腔] fon1 [陆丰腔] fon1 [梅县腔] f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暄 | 況袁 | 曉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xĭwɐn | hyan/xv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兜鍪,即胄,古代头盔名
(2) 又如:兜鞬(头盔和皮革制的弓箭袋,也泛指武器装备);兜鍪铠(战士戴的头盔和铠甲);兜巾(有后兜的帽子)
(3) 缝在衣服里面的或旁边开口的小袋 。如:裤兜
(4) 装盛东西之物,通常除留一边作开口外,其余各边都是封闭的或网状的 。如:网兜儿;兜络(网袋)
动词
(1) 迷惑;受蒙蔽
在列者献诗,使勿兜。——《国语·晋语》。注:“感也。”
(2) 又如:兜罗(笼络;收拾);兜结(奉承,巴结);兜答(兜搭。周折;麻烦;难对付;心眼多)
(3) 用兜兜着;用手或衣襟等承装事物 。如:用毛巾兜着苹果
(4) 包裹;围绕;环绕
腰间解下麻索来,兜住卢俊义肚皮去那松树上只一勒,反拽过脚来绑在树上。——《水浒传》
(5) 又如:在城里兜了一圈;兜翻(捆绑拖翻)
(6) 走遍各地招揽或向个人征求订货或订购 。如:兜生意
(7) 承担某事物的责任 。如:出了问题我兜着;兜柁(兜驮。背,驮)
(8) 包围 。如:兜围(包围,围剿);兜拿(围剿);兜击(包围攻击);兜转(绕回来);兜裹(包围);兜围(包围)
(9) 为借助风力而遮挡 。如:兜艄(风从船后方吹来,正对船尾);兜艄顺风(方言。正顺风);帆破成这样,怎能兜住风
(10) 带住,勒 。如:兜转(勒转马头)
(11) 彻底暴露或揭露 。如:把老底给兜出来
(12) 用瓢勺等取东西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水浒传》
介词
迎着;朝着 。如:兜脸(对着脸);兜顶(对着头顶)
副词
立刻 。如:兜地(兜的。突然,立刻);兜底(突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deu1 [沙头角腔] deu1 [台湾四县腔] deu1 [客英字典] deu1 [宝安腔] diu1 [梅县腔] deu1 [海陆丰腔] deu1 [客语拼音字汇] deu1
◎ 潮州话:d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兠 | 當侯 | 端 | 侯 | 平聲 | 尤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tu/t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