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怒

chù nù [ chu nu]
繁体 觸怒
注音 ㄔㄨˋ ㄋ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触怒 chùnù

(1) 令人发怒、生气

他蛮横无理的行动触怒了众人
enrage

词语解释

  1. 惹怒,触犯使之发怒。

    《东周列国志》第十回:“寡君使 足 修好上国,未有开罪,不知何以触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昨天晚上, 映芝 央求他回 通州 去,不知怎样触怒了他,便把 映芝 的头也打破了。” 吕建中 《罗三嫚》:“原来头一天晚上她被那个‘穿长袍的’族长叫去大加斥责,她不服,还了嘴,这下子把族长触怒了。”

引证解释

⒈ 惹怒,触犯使之发怒。

《东周列国志》第十回:“寡君使足修好上国,未有开罪,不知何以触怒?”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昨天晚上, 映芝央求他回通州去,不知怎样触怒了他,便把映芝的头也打破了。”
吕建中《罗三嫚》:“原来头一天晚上她被那个‘穿长袍的’族长叫去大加斥责,她不服,还了嘴,这下子把族长触怒了。”

触怒的国语词典

惹人动怒。

触怒的网络释义

触怒

  • 触怒,汉语词汇。
  • 拼音:chù nù
  • 指令人发怒、生气。
  • 语出《东周列国志》第十回:“寡君使足修好上国,未有开罪,不知何以触怒?”
  • 触怒造句

    我立刻感觉到他的呼吁中暗含着威胁的意思,于是我被触怒了。
    这位钱建的谋主,本不过寒门一子弟,昔日也在兴元府里做过刀笔吏,只是触怒了上官而被迫出走,投到了钱建的手下。
    这名军阀之子一次因率领人马到少林寺捉拿犯人,结果触怒高僧出手阻止,但他不理这位高僧仍在寺内四处乱闯,两人终大打出手。
    唐明眼中闪过一道厉色,虽然依旧笑容满面,不过唐易这种态度却真正触怒了他。
    女王采取高压统治,她要所有邻国的百姓,都把她当作真神供奉,所有反抗的人一律活活地剥皮处死,也许是她的举动触怒了真主,女王没折腾几年就身患奇疾,一命呜呼了。
    这名军阀之子一次因率领人马到少林寺捉拿犯人,结果触怒高僧出手阻止,但他不理这位高僧仍在寺内四处乱闯,两人最终大打出手。
    它处在这山洞中,数百年未吃过亏,今日竟被一个人类,在他眼中的弱者击伤,已经彻底触怒了这头僵尸。
    谀言顺意而易说,直言逆耳而触怒。
    甚至上天都被触怒了,他偌大的产业连遭回禄之灾,看看产业所剩无几,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眼前的窘困。
    如果独力难支,一定要撤回柳城,这里经营百年,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而且奚族也未必敢正面触怒大唐!
    朱明成笑笑没有说话,依然凝视着柳洁的背影,这小妮子还真生自己的气了,这下有些难办,辣性女子嫉恶若仇,一旦触怒了她的内心则相当的难以修复。
    顾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阳,又不愿触怒南阳,情急之下,满头大汗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
    此前,默克尔同一组中国记者见面,包括因触怒当局而被解除编辑职位的李大同。
    她在聚会上的无礼行为触怒了每一个人。
    佛陀死后你可以膜拜他。耶稣死后你可以膜拜他。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成道的人被盲目的、聋的、无意识的群众尊敬过、爱过。当你看见一个佛,你第一个无意识的行为就是反对他,因为他触怒了你。
    维基百科跟维基解密半同名,它虽未像后者那般触怒全球,却引发了争论。
    但是中文报纸被触怒了,强烈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公开任何的双重国籍身份。
    公司的人都不知道唐妮从什么时候开始,来到公司再也不趾高气扬,都是小心翼翼,明显可以感觉到甚怕触怒了孙祥。
    后土欲把幽冥化为自身神境之事,却是生生触怒了鸿钧。
    九头虫自然也不敢一人犯险触怒牛魔王,因此拉上灵感大王和赛太岁,毕竟罚不责众。

    汉字详情

    chù [chu]
    部首: 707
    笔画: 13
    五笔: QEJ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BLMI
    四角: 252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 用角抵人或物

    触,牴也。——《说文》

    兽穷则触。——《新序杂事》

    触槐而死。——《左传》

    羝羊触藩。——《易·大壮》

    (3) 又如:触藩(以角触撞藩篱);触藩羝羊(公羊抵触藩篱,角被挂,无法摆脱很焦急)

    (4) 撞,碰

    手之所触。——《庄子·养生主》

    (5) 又如:触损(伤害);触抵(抵触顶撞);触搏(撞击)

    (6) 接触 。如:触物(接触景物、事物);触桶(便桶);触冒(接触,冒着)

    (7) 遇到;遭受

    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触受(触及,遭受);触值(遭遇);触祸(遭受祸殃)

    (9) 触动 。如:触情(因遇到外物而兴起的感情或感想);触兴(遇到外物而兴起感想)

    (10) 干犯,冒犯

    去礼义,触刑法。——《汉书·元帝纪》

    (11) 又如:触突(触犯;刺激);触抵(触犯罪过);触冒(冒犯,冲犯)

    名词

    (1) 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人之嗜欲,著于声、色、香、味、触、法,而仁义即由嗜欲而起。——章炳麟《菌说》

    (2) 姓

    英文翻译

    butt, ram, gore; t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zuk1

    宋本广韵

    [nu]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VCNU
    五行:
    吉凶:
    仓颉: VEP
    四角: 4733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 同本义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瞋目大怒。

    (4)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5) 谴责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6)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7) 奋起;奋发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8)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9) 激怒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10) 超过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形容词

    (1) 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秋高风怒号。——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2)飘风怒吹。——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怒水(湍急的水流);怒生(蓬勃生长);怒芒(刺射的光芒);怒华(花盛开);怒浪(汹涌的波浪);怒张(波涛汹涌的样子);怒涌(猛烈翻腾);怒发(勃发);怒涨(水势急剧上涨);怒目切齿

    (4) 声响巨大 。如:怒号;怒涛

    名词

    (1) 通“孥”。妻子儿女

    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商君书·更法》

    (2) 通“帑”。彗星尾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

    英文翻译

    anger, rage, passion; angry

    方言集汇

    ◎ 粤语:no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u5 [海陆丰腔] nu5 [客语拼音字汇] nu4 [台湾四县腔] nu5 [梅县腔] nu5 [东莞腔] lu3 [陆丰腔] nu5 [宝安腔] lu5 [沙头角腔] lu5
    ◎ 潮州话:n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奴古上聲開口一等nox/nuunu

    触怒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