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椠

gū qiàn [ gu qian]
繁体 觚槧
注音 ㄍㄨ ㄑ一ㄢˋ

词语释义

1.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

词语解释

  1. 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

    明 徐渭 《赠沉母序》:“苟有逸贤野史为之书数字於觚槧间,亦足以信后。” 章炳麟 《信史上》:“假令纬书授之口耳,不在竹帛觚槧之间,故 秦 火弗能烧。”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

明徐渭《赠沉母序》:“苟有逸贤野史为之书数字於觚槧间,亦足以信后。”
章炳麟《信史上》:“假令纬书授之口耳,不在竹帛觚槧之间,故秦火弗能烧。”

觚椠的网络释义

觚椠

  • 觚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ū qiàn ,是指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
  • 汉字详情

    [gu]
    部首: 707
    笔画: 12
    五笔: QERY
    五行:
    仓颉: NBHVO
    四角: 22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角,瓜声。本义: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3升,一说是2升)

    (2) 同本义

    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说文》

    二觚。——《仪礼·特牲礼记》。注:“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坐取觚洗。——《仪礼·燕礼》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左边几上文王鼎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红楼梦》

    (3) 又如:觚不觚(觚不成其为觚。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千盅百觚;美人觚(饰有美人图案的饮酒器)

    (4) 古代一种写字用的木板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晋· 陆机《文赋》

    (5) 又如:操觚(意即拿木简写文章);觚牍(竹简木札。古代用以写字,也指书信);觚简(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借指书籍)

    (6) 有棱角的器物假借为“柧”。方梁

    破觚而为圜。——《史记·酷吏传》。索隐:“觚八棱有隅者。”汉书注:“方也。”

    (7) 棱角 。如:觚坛(有棱角的祭坛);觚棱(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的殿堂屋角。借指宫阙、京城);觚陛(棱角整齐的台阶。借指坛场)

    (8) 法

    自削以觚。——《太玄·大》。注:“法也。”

    (9) 又如:绳之以觚(犹绳之以法)

    (10) 剑柄

    操其觚,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淮南子·主术》

    (11) 又如:操其觚(抓住剑柄);剑觚(剑柄)

    英文翻译

    jug, winecup, goblet; squ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海陆丰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o/kuku
    qiàn [qian]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LRSU
    五行:
    仓颉: KLD
    四角: 42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2) 同本义

    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说文》

    怀铅握椠。——《西京杂记》

    (3) 又如:椠工(刻字工);椠刻(刊刻);椠匠(刻字匠人)

    (4) 书的刻本 。如:椠铅(指读书、作诗文);宋椠;元椠;椠人(读书而有见识之人)

    英文翻译

    wooden tablet; ed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m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