觕婢
注音
ㄘㄨ ㄅ一ˋ
词语释义
1.粗使丫头。
词语解释
粗使丫头。
元 仇远 《稗史·志善·嫁婢》:“ 临安府 江下 陈宫干 家,饶于财,偶买一觕婢,不以为意。”
引证解释
⒈ 粗使丫头。
引元仇远《稗史·志善·嫁婢》:“临安府江下陈宫干家,饶于财,偶买一觕婢,不以为意。”
觕婢的网络释义
觕婢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coarse, rough, rud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1 cuk7 [客英字典] cih1 chuk8 [海陆丰腔] cu1 chuk7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1 cuk7 [客英字典] cih1 chuk8 [海陆丰腔] cu1 ch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麤 | 倉胡 | 清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tsʰu | cho/c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2) 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婢,女之卑者也。——《说文》
使婢子侍执巾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注:“妾也。”
父母有婢子。——《礼记·内则》。注:“所通贱人之子。”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为婢仆所惑。——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婢婿(与婢女私通的人);婢妾(妾与使女)
(4) 古代妇女的谦称
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礼记·曲礼》。注:“婢之言卑也。”
英文翻译
servant girl; your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pei5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1 [海陆丰腔] bi1 pi6 [客英字典] bi3 pi5 [东莞腔] pi3 [宝安腔] bi1 [陆丰腔] bi1
◎ 潮州话:bi6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1 [海陆丰腔] bi1 pi6 [客英字典] bi3 pi5 [东莞腔] pi3 [宝安腔] bi1 [陆丰腔] bi1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婢 | 便婢 | 並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bjex/biee | b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