襦袖

rú xiù [ ru xiu]
注音 ㄖㄨˊ ㄒ一ㄡˋ

词语释义

亦作'襦褏'。 襦袄袖子。

词语解释

  1. 亦作“ 襦褏 ”。襦袄袖子。

    《新唐书·车服志》:“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一:“ 刘氏 见 吴生 来,尽去襦褏,挺然立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襦褏”。襦袄袖子。

《新唐书·车服志》:“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
宋无名氏《鬼董》卷一:“刘氏见吴生来,尽去襦褏,挺然立庭。”

襦袖的网络释义

襦袖

  • 襦袖
  • 亦作“ 襦褏 ”。襦袄袖子。《新唐书·车服志》:“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一:“ 刘氏 见 吴生 来,尽去襦褏,挺然立庭。”
  • 汉字详情

    [ru]
    部首: 525
    笔画: 19
    五笔: PUFJ
    五行:
    仓颉: LMBB
    四角: 31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需声。本义:短衣;短袄。襦有单、复。单襦近乎衫,复襦则近袄)

    (2) 同本义

    襦,短衣也。——《说文》

    袍襦表里曲领群。——《急就篇》。

    衣不帛襦袴。——《礼记·内则》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短襦;襦袄(指不能遮蔽到膝盖下的棉袄。即短袄);襦衣(短衣;短袄;亦泛指衣服);襦带(衬里小袄的带子);襦袖(襦袄袖子);襦裤(短衣与裤。亦泛指衣服);襦帼(妇女的襦袄和首饰);襦领(衬里短衣的领子)

    (4) 围嘴、涎巾

    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白居易《阿崔》

    (5) 细密的罗网

    蜡则作罗襦。——《周礼》

    英文翻译

    short coat, jacket; fine silk fab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si1 [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si1 [梅县腔] j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人朱平聲合口三等njyo/runʑĭu
    xiù [xiu]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MG
    五行:
    吉凶:
    仓颉: LLW
    四角: 35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动词

    (1) 藏物于袖中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英文翻译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6 [梅县腔] ciu5 [台湾四县腔] ciu5 [客英字典] ciu5 [沙头角腔] tsieu5 [陆丰腔] ciu6 [东莞腔] ciu3 [宝安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祐去聲開口三等zsiuh/sziowz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