襢裼
注音
ㄊㄢˇ ㄊ一ˋ
词语释义
1.脱衣露体﹑赤膊。
词语解释
脱衣露体、赤膊。
《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 陆德明 释文:“襢,本又作作‘袒’。”
引证解释
⒈ 脱衣露体、赤膊。
引《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
陆德明释文:“襢,本又作作‘袒’。”
襢裼的网络释义
襢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素雅,无文彩 。如:襢衣(古代王后六服之一。白色。亦为世妇和卿大夫妻的礼服)
英文翻译
strip; lay bare; bared; naked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n3 [客英字典] tan3 [台湾四县腔] tan3 [梅县腔] t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n3 [客英字典] tan3 [台湾四县腔] tan3 [梅县腔] t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但 | 徒旱 | 定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danx/daan | dʰɑn |
详细解释
tì
名词
(1) 婴儿的包被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诗·小雅·斯干》。毛传:“裼,褓也。”
(2) 另见
xī
动词
(1) 脱去衣服露出上身
裼,袒也。从衣,易声。——《说文》
裼,脱衣见体也。——《玉篇》
襢裼暴虎。——《诗·郑风·大叔于田》
襢裼,肉袒。——《尔雅》
徒裼以趋敌。——《史记·张仪传》
闻战,顿足徒裼。——《战国策·初见秦》
曹君袒裼而观之。——《韩非子·十过》
(2) 又如:袒裼(袒、裼都指脱去衣服,露出上身,但袒还指脱去衣袖露出上臂,问吉凶露左臂,受刑露右臂);裼袭(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3) 脱去外衣露出内衣
裼降立。——《仪礼·聘礼》
名词
(1)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
裘之裼也,见美也。——《礼记·玉藻》
(2) 另见
英文翻译
to take off one's top; di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k3 t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t7 [海陆丰腔] sit7 tit7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tit7 [陆丰腔] sit7
◎ 潮州话:toih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t7 [海陆丰腔] sit7 tit7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tit7 [陆丰腔] sit7
◎ 潮州话:toi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錫 | 先擊 | 心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sek | s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