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裼
注音
ㄑ一ㄤˇ ㄊ一ˋ
词语释义
1.即襁褓。
词语解释
即襁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时天纔辨色,僧就视之,乃一初生儿,其襁裼甚新。”参见“ 襁褓 ”。
引证解释
⒈ 即襁褓。参见“襁褓”。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时天纔辨色,僧就视之,乃一初生儿,其襁裼甚新。”
襁裼的网络释义
襁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强声。本义:婴儿的被子或布幅)
(2) 同本义
襁,负儿衣也。——《说文》
曾孙虽在襁褓。——《汉书·宣帝纪》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
(3) 又如:襁抱(同襁褓,背婴儿用的布幅或系带);襁负(以布幅包裹幼儿于背上);襁褓物(指婴儿)
(4) 泛指绳索 。如:襁属(像绳索相连般的接连不断)
(5) 古代一种捕捉老虎的器械
又有设襁胶布制虎法。——方以智《物理小识》
英文翻译
swaddling clothes
方言集汇
◎ 粤语:koe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ong3 [海陆丰腔] giong3 [梅县腔] giong3 [台湾四县腔] gio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ong3 [海陆丰腔] giong3 [梅县腔] giong3 [台湾四县腔] gi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繈 | 居兩 | 見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kĭaŋ | kiangx/kiank |
详细解释
tì
名词
(1) 婴儿的包被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诗·小雅·斯干》。毛传:“裼,褓也。”
(2) 另见
xī
动词
(1) 脱去衣服露出上身
裼,袒也。从衣,易声。——《说文》
裼,脱衣见体也。——《玉篇》
襢裼暴虎。——《诗·郑风·大叔于田》
襢裼,肉袒。——《尔雅》
徒裼以趋敌。——《史记·张仪传》
闻战,顿足徒裼。——《战国策·初见秦》
曹君袒裼而观之。——《韩非子·十过》
(2) 又如:袒裼(袒、裼都指脱去衣服,露出上身,但袒还指脱去衣袖露出上臂,问吉凶露左臂,受刑露右臂);裼袭(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3) 脱去外衣露出内衣
裼降立。——《仪礼·聘礼》
名词
(1)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
裘之裼也,见美也。——《礼记·玉藻》
(2) 另见
英文翻译
to take off one's top; di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k3 t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t7 [海陆丰腔] sit7 tit7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tit7 [陆丰腔] sit7
◎ 潮州话:toih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t7 [海陆丰腔] sit7 tit7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tit7 [陆丰腔] sit7
◎ 潮州话:toi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錫 | 先擊 | 心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sek | s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