裼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礼记·檀弓上》:“ 曾子 袭裘而弔, 子游 裼裘而弔。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大夫也,为习於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 孔颖达 疏:“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则此裼裘而弔是也。”《礼记·丧大记》“弔者袭裘” 汉 郑玄 注:“始死,弔者朝服裼裘如吉时也。小敛则改袭而加武与带絰矣。”
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礼仪。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使迴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凤阳》:“ 纳兰太傅 、 高江村 等款待宾客, 凤阳 裼裘露顶,忝踞上位,其结交也如此。”
引证解释
⒈ 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礼记·檀弓上》:“曾子袭裘而弔, 子游裼裘而弔。
引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大夫也,为习於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
孔颖达疏:“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则此裼裘而弔是也。”
《礼记·丧大记》“弔者袭裘” 汉郑玄注:“始死,弔者朝服裼裘如吉时也。小敛则改袭而加武与带絰矣。”
⒉ 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礼仪。
引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使迴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清昭槤《啸亭杂录·张凤阳》:“纳兰太傅、高江村等款待宾客, 凤阳裼裘露顶,忝踞上位,其结交也如此。”
裼裘的网络释义
裼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tì
名词
(1) 婴儿的包被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诗·小雅·斯干》。毛传:“裼,褓也。”
(2) 另见
xī
动词
(1) 脱去衣服露出上身
裼,袒也。从衣,易声。——《说文》
裼,脱衣见体也。——《玉篇》
襢裼暴虎。——《诗·郑风·大叔于田》
襢裼,肉袒。——《尔雅》
徒裼以趋敌。——《史记·张仪传》
闻战,顿足徒裼。——《战国策·初见秦》
曹君袒裼而观之。——《韩非子·十过》
(2) 又如:袒裼(袒、裼都指脱去衣服,露出上身,但袒还指脱去衣袖露出上臂,问吉凶露左臂,受刑露右臂);裼袭(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3) 脱去外衣露出内衣
裼降立。——《仪礼·聘礼》
名词
(1)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
裘之裼也,见美也。——《礼记·玉藻》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t7 [海陆丰腔] sit7 tit7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tit7 [陆丰腔] sit7
◎ 潮州话:toi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錫 | 先擊 | 心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sek | si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动词
(1) 假借为“求”。求取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