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赤身露体)
(2) 同本义
臝,袒也。——《广雅》
赵简子梦童子裸而转以歌。——《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其动物宜臝物。——《周礼·大司徒》
平怒,乃解衣裸而佐刺船。——《史记·陈丞相世家》
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史记·南越列传》。索隐:“裸,露形也。”
或白昼使臝伏。——《汉书·高五王传》。师古曰:“臝者,露形体也。”
辄立臝立击鼓。——《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臝诊其尸。——《汉书·董贤传》
(3) 又如:裸衣(脱衣露体);裸行(赤身露体行走);裸戏(裸身作戏);裸形(裸体);裸国(古国名。属不穿衣服的热带民族);裸尸(使尸骨暴露于野外);裸袒(赤身裸体)
(4) 捋,撩 。如:裸袖揎拳;裸袖揎衣
名词
露出的身体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形容词
(1) 动植物外面没有毛、羽、鳞、甲或其它东西包裹的
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吕氏春秋·观表》
(2) 又如:裸芽(植物学名词。无鳞叶保护的芽称为裸芽);裸虫(指没有羽、毛、鳞、甲的动物。包括有人类、蚯蚓等)
(3) 兽类短毛的 。如:裸物(短毛的动物);裸见(没有遮蔽;显露于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6 lo3 la3 [梅县腔] ko3 [台湾四县腔] ko5 lo3 la3 [客英字典] ko5 lo3 [沙头角腔] ko5 [宝安腔] ko5 lo3 [东莞腔] lo3 [客语拼音字汇] lo3
◎ 潮州话:l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裸 | 郎果 | 來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luax/luaa | luɑ |
详细解释
名词
果实的一种类型 。干燥裂开性的、结许多子的果实,通常由两个或更多心皮组成,成熟时种子通过气孔或荚片燥裂而释放出来。通称“槊果”
结蒴似荞麦蒴而圆,中有小子,如油子大。——《救荒本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朔 | 所角 | 生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sruk/sheok | ʃɔk |
详细解释
tāi
(1) ——“舌苔”(
)(2) 舌上的垢腻
(3) 另见
tái
名词
(1) (形声。从艸,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2) 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
(3) 长有苔藓类植物的东西或地方 。如:苔砌(长有苔藓的台阶);苔梅(根干上寄生苔藓的梅树)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oi2 [客英字典] toi2 [海陆丰腔] toi2 [梅县腔] toi2 [客语拼音字汇] toi2 [东莞腔] toi2 [陆丰腔] toi3 [宝安腔] toi2
◎ 潮州话:ta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臺 | 徒哀 | 定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dai/doi | dʰ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 同本义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3)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4) 法令;刑律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
(6)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韦昭《博奕论》
(7) 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
(8) 条款;段落
科条既备。——《战国策·秦策》
(9) 又如:科段(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科条(科目,项目;条例;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
(10) 法式;规制 。如:科式(法式。指宗教仪式);科制(制度;程式)
(11)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
(12)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
(13)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 。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
(14)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鼓三通,锣三下科。——《窦娥冤》
(15) 又如:打科;笑科
(16) 草丛 。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17) 通“窠”。坎;坑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
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
(18) 又如:科子(坑子);科臼(窠臼);科雉(刚出窠之雉;幼雉)
动词
(1) 审理狱讼;判刑 。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2) 考较;查核 。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
(3) 课税,征税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4) 又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
(5) 谓参加科举考试 。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6)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
形容词
空虚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梅县腔] ko1 [沙头角腔] ko1 [东莞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海陆丰腔] ko1 [宝安腔] k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科 | 苦禾 | 溪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kʰuɑ | khua/q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