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绂

qiú fú [ qiu fu]
繁体 裘紱
注音 ㄑ一ㄡˊ ㄈㄨˊ

词语释义

衣裘和印绶。

词语解释

  1. 衣裘和印绶。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彼裘紱於何有,貽尘谤於后王。” 张铣 注:“谓遗令云‘吾衣裘别为一藏’,后为四子所分,终亦何有也。”

引证解释

⒈ 衣裘和印绶。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彼裘紱於何有,貽尘谤於后王。”
张铣注:“谓遗令云‘吾衣裘别为一藏’,后为四子所分,终亦何有也。”

裘绂的网络释义

裘绂

  • qiú fú ㄑㄧㄡˊ ㄈㄨˊ
  • 裘绂(裘绂)
  • 衣裘和印绶。《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彼裘绂於何有,贻尘谤於后王。” 张铣 注:“谓遗令云‘吾衣裘别为一藏’,后为四子所分,终亦何有也。”
  • 汉字详情

    qiú [qiu]
    部首: 623
    笔画: 13
    五笔: FIYE
    五行:
    仓颉: IEYHV
    四角: 43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动词

    (1) 假借为“求”。求取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英文翻译

    fur garment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fu]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DCY
    五行:
    仓颉: VMIKE
    四角: 23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本义: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绂的颜色依官位品级而不同)

    (2) 同本义

    降尊就卑,怀玺藏绂。——《文选·张衡·西京赋》

    授单于印绂。——《汉书·匈奴传下》

    (3) 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缝于长衣之前。为祭服的服饰。周制帝王、诸侯及诸国的上卿皆着朱绂

    朱绂方来。——《易·困卦》

    英文翻译

    ribbon or cord used attach ornaments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