裈袴
繁体
褌袴
词语释义
亦作“裩裤”。裤子。
词语解释
亦作“裩裤”。裤子。
《北史·斛律光传》:“今军人皆无褌袴;復宫内参,一赐数万匹,府藏稍空,此是何理?”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 刘伶 好酒,常袒露不掛丝,人见而责之。 伶 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裩袴。君等无事,何得入我裩袴中?’”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叩头虫体疲,毒蟒蛇腹馁,跳蚤儿几时出得人裩裤内,蛆虫儿怎当恶滋味。”
引证解释
亦作“裩裤”。裤子。
《北史·斛律光传》:“今军人皆无褌袴;復宫内参,一赐数万匹,府藏稍空,此是何理?” 唐李亢《独异志》卷上:“ 刘伶好酒,常袒露不掛丝,人见而责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裩袴。君等无事,何得入我裩袴中?’” 明屠隆《昙花记·众生业报》:“叩头虫体疲,毒蟒蛇腹馁,跳蚤儿几时出得人裩裤内,蛆虫儿怎当恶滋味。”
裈袴的网络释义
裈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又作“裩”。满裆裤。以别于无裆的套裤而言
相如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史记》
(2) 又如:裈帽(裤子和帽子);裈衣(内衣裤);裈虱(比喻虚伪、迂腐、守礼求荣的“正人君子”)
英文翻译
trousers, pants, shorts, drawer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裤的异体字) 成人满裆裤及小儿开裆裤的通称
溪边布谷儿,劝我脱布袴。——宋· 苏轼《五禽》
(2) 又如:袴褶(骑兵的战服);袴靴(指军服);袴口(裤口。裤管的边缘;裤管);袴子(裤子。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裤腰、裤裆和两条裤腿)
(3) 通“胯”(
)。臀下两大腿之间出我袴下。——《史记·淮阳侯列传》
(4) 又如:袴下之辱(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受的耻辱)
英文翻译
pants; trousers; panties
方言集汇
◎ 粤语:f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1 [客英字典] fut5 ku5 [海陆丰腔] fu5 ku5 [宝安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ku5 [梅县腔] fu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1 [客英字典] fut5 ku5 [海陆丰腔] fu5 ku5 [宝安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ku5 [梅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絝 | 苦故 | 溪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khoh/quh | kʰ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