袪痒
注音
ㄑㄨ 一ㄤˇ
词语释义
1.除病。袪,通"祛"。
词语解释
除病。袪,通“ 祛 ”。
清 陈梦雷 《抒哀赋》:“要守惧以终始兮,虽颠躋其莫汩没;慎斯语以袪痒兮,更探索而旨长。”
引证解释
⒈ 除病。袪,通“祛”。
引清陈梦雷《抒哀赋》:“要守惧以终始兮,虽颠躋其莫汩没;慎斯语以袪痒兮,更探索而旨长。”
袪痒的网络释义
袪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去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祛,衣袂也。——《说文》
祛尺二寸。——《礼记·王藻》。按,析言之,则袖曰袂,袖口曰祛。”
掺执子之祛兮。——《诗·郑风·遵大路》
羔裘豹祛。——《诗·唐风·羔裘》
左祛挂于博桑。——《楚辞·哀时命》
(晋文公)逾垣而走,(寺人)披斩其袪。——《左传》
(3) 专指袖口 。如:袪裼(缘饰袖口)
动词
(1) 撩起
黼帐袪而结组兮。——傅毅《舞赋》。注:“犹举也。”
(2) 又如:袪衣(撩起衣服);袪步(举衣而行);袪衣受业(撩起衣服前往受业。形容虚心求教)
(3) 摆脱,去掉
童蒙赖焉。用袪其蔽。——蔡邕《郭有道碑文》
伊余乐好仁,惑袪各亦泯。——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
(4) 又如:袪除(除去);袪痒(除病);袪荡(清除)
(5) 分开
合袪于天地神祗。——《汉书》
英文翻译
sleeves; cuff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1 [宝安腔] ki1 | [台湾四县腔] ki1 [梅县腔] ki1 ki2 [客英字典]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1 [宝安腔] ki1 | [台湾四县腔] ki1 [梅县腔] ki1 ki2 [客英字典]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a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虚 | 去魚 | 溪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khio/qiv | kʰĭo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
),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2) 同本义 。如:痒刺刺(形容痒的感觉强烈);痒处(发痒的部位);痒背(作痒的背)
(3)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花前技痒又成诗。——宋· 陆游《还东》
(4) 又如:痒滋滋(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痒酥酥(形容产生某种难以压抑的强烈愿望;形容轻松愉快的感觉);痒处(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英文翻译
itch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詳 | 似羊 | 邪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zsiang/sziang | zĭ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