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补充兵员使之安定。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东郡,领 兖州 刺史。” 吕延济 注:“言 操 数败丧师旅,而 绍 专以精兵脩辑之,而又表天子令 操 领东郡太守也。”
补缀辑录。
隋 江总 《<陶贞白集>序》:“门人补辑,若逢 辽东 之本,好事研搜,如诵 河西 之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博约上》:“如生 秦 火未燬以前,其籍具存,无事补辑,彼将无所用其学矣。”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 李阳冰 《<草堂集>序》谓 李白 在 安 史 之难以来的八年间,著述十丧其九,其后虽然屡经补辑,但散佚依然是不会少的。”
引证解释
⒈ 谓补充兵员使之安定。
引《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
吕延济注:“言操数败丧师旅,而绍专以精兵脩辑之,而又表天子令操领东郡太守也。”
⒉ 补缀辑录。
引隋江总《<陶贞白集>序》:“门人补辑,若逢辽东之本,好事研搜,如诵河西之篋。”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博约上》:“如生秦火未燬以前,其籍具存,无事补辑,彼将无所用其学矣。”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李阳冰《<草堂集>序》谓李白在安史之难以来的八年间,著述十丧其九,其后虽然屡经补辑,但散佚依然是不会少的。”
补辑的国语词典
搜辑、修订。如:「他从事古籍的补辑工作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也作「补葺」。
补辑的网络释义
补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 白居易《村居卧病》
(3)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 杜甫《佳人》
(5)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6)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7)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
(8) 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9) 又如:补刖(弥补被刖的脚跟。比喻矫正缺失,使归真返朴);补拙(弥补愚钝);补苴(弥补缺漏)
(10) 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11) 又如:补益(裨补助益);补报(增补);补裨(增益补阙)
(12) 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13) 又如:补理(滋补调理);补导(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14) 官有缺位,选员补充 。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
名词
(1) 补子 。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 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 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 。如:大补
(3) 春秋时地名 。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车箱)
(2) 同本义。泛指车子
辑,车和辑也。——《说文》
辑,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辑。——《六书故》
推于御也, 齐辑乎辔衔之际。——《列子·汤问》
(3) 整套书籍、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 。如:第二辑
动词
(1) 聚集
甲辑而兵聚。——《韩非子·说林》
(2) 又如:辑辑(群集的样子)
(3) 敛,拖着不使脱落
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书·舜典》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礼记》
(4) 把各种来源的书面材料或项目经加工汇编成一个文件或一册,汇编成一套文件或丛书
辞之辑也。——《诗·大雅·板》
辑黄花冈烈士事略。——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辑佚书(辑集佚书。又指已经亡佚的古书,被后人从其他各种书籍中收集起来那些引用过的之句,然后尽量按原书整理成一个辑本);辑略(汉刘歆所撰七略之一。是一篇论述当时已出版的群书及学术源流的提要);辑佚(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辑刊(编集刻印)
(6) 整修,补合 。如:辑理(料理);辑治(整顿治理);辑褫(辑补修治)
(7) 使安定 。如:辑安(治理安抚);辑定(安抚,平定)
(8)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韩非子·外储》
形容词
(1) 和谐,和睦
其天下辑睦。——《左传·襄公十九年》
(2) 又如:辑穆(和睦);辑和(和谐;团结);辑辑(声音柔和。也作“习习”);辑柔(精神安和柔顺)
(3) 引申为安定 。如:辑宁(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