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缉

bǔ jī [ bu ji]
繁体 補緝
注音 ㄅㄨˇ ㄐ一

词语释义

1.修补。

词语解释

  1. 修补。

    《宋书·刘义欣传》:“ 义欣 纲维补缉,随宜经理,劫盗所经,立讨诛之制。” 宋 叶适 《吕君墓志铭》:“ 吕君 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

  2. 整理编辑。

    《旧唐书·经籍志上》:“ 玄宗 曰:‘内库皆是 太宗 、 高宗 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於检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 孔 门相传旧本耳, 朱子 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

引证解释

⒈ 修补。

《宋书·刘义欣传》:“义欣纲维补缉,随宜经理,劫盗所经,立讨诛之制。”
宋叶适《吕君墓志铭》:“吕君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

⒉ 整理编辑。

《旧唐书·经籍志上》:“玄宗曰:‘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於检閲。’”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 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

补缉的网络释义

补缉

  • 补缉,汉语拼音bǔ jī ,意思是修补,出自《宋书·刘义欣传》。
  • 汉字详情

    [bu]
    部首: 525
    笔画: 7
    五笔: PUH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Y
    四角: 3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 白居易《村居卧病》

    (3)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 杜甫《佳人》

    (5)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6)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7)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

    (8) 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9) 又如:补刖(弥补被刖的脚跟。比喻矫正缺失,使归真返朴);补拙(弥补愚钝);补苴(弥补缺漏)

    (10) 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11) 又如:补益(裨补助益);补报(增补);补裨(增益补阙)

    (12) 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13) 又如:补理(滋补调理);补导(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14) 官有缺位,选员补充 。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

    名词

    (1) 补子 。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 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 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 。如:大补

    (3) 春秋时地名 。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

    英文翻译

    mend, patch, fix, repair, resto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宋本广韵

    jī,qī [ji,qi]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KBG
    五行:
    吉凶:
    仓颉: VMRSJ
    四角: 261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缠织有关。本义:绩,把麻搓成线)

    众妇夜缉灯烘。——宋· 苏轼《次子由诗相庆》

    (2) 又如:缉绩(纺织,编织);缉取(搓成);缉麻(绩麻);缉妇(从事纺绩的妇女)

    (3) 搜捕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缉听(向各处去搜集消息);缉凶(搜捕凶犯);缉擒(捉拿;缉拿);缉探人(侦察人员)

    (5) 继续

    授几有缉御。——《诗·大雅·行苇》

    (6) 又如:缉熙(本指逐渐达到光明,后因以指光明);缉御(侍者连续更替地侍候着);缉绪(继承传统)

    (7) 会合;和睦。通“辑”

    适道已来,四十九载,妙应事多,宜加总缉,共成区畛。——《广弘明集·沈约·佛记序》

    有所缉缀。——《魏书·高允传》

    转将深意谕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说。——元稹《苦乐相倚曲》

    思所以镇定民心,缉宁外内。——《三国志·吴书·陆抗传》注

    还贤与能,群臣缉睦。——《陈书·虞荔传》

    (8) 又如:缉缀(搜辑。引申为编撰书稿);缉众(聚众);缉宁(使祥宁安和)

    (9) 附耳私语;花言巧语 。如:缉缉(附耳私语的声音。形容花言巧语);缉缉翩翩(形容交头接耳、花言巧语)

    (10) 另见

    动词

    (1) 缝衣边

    缉,下横缝,缉其下也。——《释名·释衣服》

    (2) 用相连的针脚密密地缝 。如:缉鞋口

    (3) 另见

    英文翻译

    to sew in close stitches

    方言集汇

    ◎ 粤语:c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