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处于四通八达之地。
《管子·国蓄》:“以百乘衢处,谓之託食之君;千乘衢处,壤削少半;万乘衢处,壤削太半。”
引证解释
⒈ 谓处于四通八达之地。
引《管子·国蓄》:“以百乘衢处,谓之託食之君;千乘衢处,壤削少半;万乘衢处,壤削太半。”
衢处的网络释义
衢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2) 同本义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3) 又如:大衢;长衢;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衢逵(道路);衢处(处于四通八达之地);衢国(地处要冲的国家)
(4) 树枝交错、分岔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经》
(5) 引申指途径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乱之衢也。——《荀子》
(6) 泛指道路 。如:衢术;衢逵;衢路
(7) 分岔的道路
(8) 街道 。如:衢市(街市);衢宇(街道屋宇);衢陌;衢巷(街巷);衢弄(衢巷,街巷);衢灯(街灯);衢闾(街道里巷)
(9) 市 。如:衢关(关市);衢塞(市廛关塞);衢民(市民)
(10) 地名 。在浙江省西部。唐置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民国改衢县。今为衢州
形容词
(1) 歧,岔
行衢道者不至。——《荀子·劝学》
千乘衢处壤削太半。——《管子·国蓄》
(2) 又如:衢涂;衢道(歧路,岔路);衢路(歧路;岔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1 [梅县腔] ki1 hi1 [客英字典] ki1 [宝安腔] k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衢 | 其俱 | 羣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gyo/giu | gʰĭu |
详细解释
chǔ
形容词
(1) 定,常
喜怒无处。——《吕氏春秋·诬徒》。注:“处,常也。”
犹思故处。——《吕氏春秋·音初》
(2) 另见
chù
名词
(1)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处,所也。——《广韵》
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
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纪》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住处;别处;停车处
(3) 部分;方面 。如:好处;益处
(4) 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里的一级单位、一个部门 。如:业务处;办事处;政策处
(5)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