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连珠

héng lián zhū [ heng lian zhu]
繁体 衡連珠
注音 ㄏㄥˊ ㄌ一ㄢˊ ㄓㄨ

词语释义

谓眉间有骨隆起如连珠状。术数家以为帝王之相。

词语解释

  1. 谓眉间有骨隆起如连珠状。术数家以为帝王之相。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表异,传曰 伏羲 禄衡连珠,唯大目,鼻龙伏。”参见“ 珠衡 ”。

引证解释

⒈ 谓眉间有骨隆起如连珠状。术数家以为帝王之相。参见“珠衡”。

汉班固《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表异,传曰伏羲禄衡连珠,唯大目,鼻龙伏。”

衡连珠的网络释义

衡连珠

  • 谓眉间有骨隆起如连珠状
  • 术数家以为帝王之相。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表异,传曰 伏羲 禄衡连珠,唯大目,鼻龙伏。”参见“ 珠衡 ”。
  • 汉字详情

    héng [heng]
    部首: 617
    笔画: 16
    五笔: TQ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NKN
    四角: 21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2)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秋而载尝,夏而福衡。——《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

    (3) 车辕前端的横木

    加之以衡扼。——《庄子·马蹄》。释文:“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则见其倚于衡也。——《论语·卫灵公》。皇疏:“衡,车衡,轭也。”

    枉玉衡于炎火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

    (4) 又如:衡辀(车辕与辕前横木);衡轸(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衡盖(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

    (5) 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如: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房屋);衡门(以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借指房屋建筑古朴典雅);衡梁(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衡荜(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6) 秤杆,秤

    衡不同于轻重。——《韩非子·扬权》

    (7) 又如: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库(称与仓库);衡玑(即天平);衡鉴(衡器和镜子);衡权(称物之具)

    (8) 衡阳的简称 。如:京广线衡广段

    (9) 衡山的简称 。此山系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中东部

    (10) 水名。衡水的省称

    求思望襄澨,叹息对 衡渚。—— 刘义恭《艳歌行》

    动词

    (1) 称量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孟子·惠王上》

    犹衡之于轻重也。——《礼记·经解》。注:“衡,称也。”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2) 衡量;评定

    衡之于左右。——《淮南子·主述训》

    (3) 又如:衡文(品评文章,指主持科举考试);衡定(评定);衡校(品评考核);衡鉴(品评,鉴别)

    (4) 横亘,横贯 。如:衡流(横穿水流);衡游(谓横渡)

    (5) 违逆 。如:衡命(违逆命令);衡道(违背道义)

    (6) 铨选 。如:衡才(铨选人才);衡尺(喻铨选人才的官职);衡铨(铨衡,铨选);衡综(谓考核铨选官吏)

    形容词

    (1) 横行;蛮横。通“横” 。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2) 横。与“纵”相对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4) 平正 。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5) 同“横”,梗塞、不顺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英文翻译

    measure, weigh, judge, consid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4 waa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en2 wang2 [梅县腔] fen2 [海陆丰腔] fen2 wang2 [客英字典] vang2 fen2 [东莞腔] hen2 [宝安腔] fen2 [客语拼音字汇] h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ɣɐŋghrang/heang
    lián [lia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L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Q
    四角: 343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方言集汇

    ◎ 粤语:lin4

    宋本广韵

    zhū [zhu]
    部首: 436
    笔画: 10
    五笔: GR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GHJD
    四角: 15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英文翻译

    precious stone, gem, jewel, pearl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章俱平聲合口三等cjyo/tjutɕ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