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泌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谓隐居之地。语本《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飢。” 朱熹 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飢也。”《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汝等年各成长,冠娶已毕,修惜衡泌,吾復何忧。” 唐 陆龟蒙 《自怜赋》序:“余抱病三年於衡泌之下,医甚庸而气益盛,药非良而价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尝不解衣輟食而后致也。”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二:“四壁垣衣钓具腥,已甘衡泌号沉冥。”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以衡泌为静而城市为嚣,以薖轴为尊而城邑为俗,其起于 东周 之叔世乎!”
引证解释
⒈ 谓隐居之地。
引语本《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飢。”
朱熹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飢也。”
《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汝等年各成长,冠娶已毕,修惜衡泌,吾復何忧。”
唐陆龟蒙《自怜赋》序:“余抱病三年於衡泌之下,医甚庸而气益盛,药非良而价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尝不解衣輟食而后致也。”
宋林逋《深居杂兴》诗之二:“四壁垣衣钓具腥,已甘衡泌号沉冥。”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以衡泌为静而城市为嚣,以薖轴为尊而城邑为俗,其起于东周之叔世乎!”
衡泌的网络释义
衡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2)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秋而载尝,夏而福衡。——《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
(3) 车辕前端的横木
加之以衡扼。——《庄子·马蹄》。释文:“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则见其倚于衡也。——《论语·卫灵公》。皇疏:“衡,车衡,轭也。”
枉玉衡于炎火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
(4) 又如:衡辀(车辕与辕前横木);衡轸(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衡盖(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
(5) 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如: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房屋);衡门(以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借指房屋建筑古朴典雅);衡梁(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衡荜(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6) 秤杆,秤
衡不同于轻重。——《韩非子·扬权》
(7) 又如: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库(称与仓库);衡玑(即天平);衡鉴(衡器和镜子);衡权(称物之具)
(8) 衡阳的简称 。如:京广线衡广段
(9) 衡山的简称 。此山系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中东部
(10) 水名。衡水的省称
求思望襄澨,叹息对 衡渚。—— 刘义恭《艳歌行》
动词
(1) 称量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孟子·惠王上》
犹衡之于轻重也。——《礼记·经解》。注:“衡,称也。”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2) 衡量;评定
衡之于左右。——《淮南子·主述训》
(3) 又如:衡文(品评文章,指主持科举考试);衡定(评定);衡校(品评考核);衡鉴(品评,鉴别)
(4) 横亘,横贯 。如:衡流(横穿水流);衡游(谓横渡)
(5) 违逆 。如:衡命(违逆命令);衡道(违背道义)
(6) 铨选 。如:衡才(铨选人才);衡尺(喻铨选人才的官职);衡铨(铨衡,铨选);衡综(谓考核铨选官吏)
形容词
(1) 横行;蛮横。通“横” 。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2) 横。与“纵”相对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4) 平正 。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5) 同“横”,梗塞、不顺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en2 wang2 [梅县腔] fen2 [海陆丰腔] fen2 wang2 [客英字典] vang2 fen2 [东莞腔] hen2 [宝安腔] fen2 [客语拼音字汇] h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行 | 戸庚 | 匣 | 庚二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ɣɐŋ | ghrang/heang |
详细解释
bì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必声。本义:泉水涌出的样子) 同本义
泌,侠流也。——《说文》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孔颖达疏:“泌者,泉水涓流不已,乃至广大。”
(2) 又指涌出的泉水
名词
(1) 水名
(2) 在河南省西南部,唐河上游的别称
(3) 在山东省中部,源出肥城县,流入汶水。现称卫鱼河
(4) 另见
mì
动词
(1) 分泌 ,液体由细孔排出,或由腺体产生和排出 。如:泌渗(液体从细小的空隙中慢慢地透出)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i4 [宝安腔] bi5 [梅县腔] bi5 bit7 [海陆丰腔] bi5 bit7 [东莞腔] bi5 [陆丰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bit7 [台湾四县腔] bi5 bit7
◎ 潮州话:波衣3(秘)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祕 | 兵媚 | 幫 | 脂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piih/pyh | 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