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污池

xuè wū chí [ xue wu chi]
注音 ㄒㄩㄝˋ ㄨ ㄔˊ

词语释义

1.即血盆池。

词语解释

  1. 即血盆池。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黄金时代虽然不远,却不是这么容易达到的。这要经过血污池、奈何桥、刀山、油锅,以及……一切种种这类的东西。”参见“ 血盆池 ”。

引证解释

⒈ 即血盆池。参见“血盆池”。

瞿秋白《乱弹·世纪末的悲哀》:“黄金时代虽然不远,却不是这么容易达到的。这要经过血污池、奈何桥、刀山、油锅,以及……一切种种这类的东西。”

血污池的国语词典

相传地狱中有血污池,在酆都殿后左边,无论男女,凡好宰杀牲畜,血溅厨灶、神佛庙堂,或犯其他罪过的人,死后堕入此池。

血污池的网络释义

血污池

  • 血污池,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uè wū chí,即血盆池。
  • 汉字详情

    xiě,xuè [xie,xue]
    部首: 618
    笔画: 6
    五笔: TLD
    五行:
    仓颉: HBT
    四角: 27102

    详细解释

    xiě

    名词

    (1) ∶“血”( 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xuè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形容词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英文翻译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方言集汇

    ◎ 粤语:hyut3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決屑合入聲合口四等huet/xuetxiwet
    [wu]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FNN
    五行:
    仓颉: EMMS
    四角: 31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2)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说文》

    (3) 字亦作汙

    潢汙行潦之水。——《左传·隐公三年》。服注:“水不流谓之汙。”

    故水郁则为汙。——《吕氏春秋·达郁》

    (4) 又如:污池(蓄水的池子)

    (5) 污垢,脏东西

    污,秽也。——《一切经音义》

    川泽纳污。——《左传·宣公十五年》

    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史记·滑稽列传》

    血色罗裙翻酒污。——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粪污;去污粉;去污剂;污涂(泥泞;污泥);污腻(污垢,肮脏)

    (7) 劳苦之事

    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左传》

    形容词

    (1) 不清洁,肮脏

    汙,浊也。——《广雅·释诂三》

    濯淖污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污手垢面(手脸都很脏);污面(面部污黑);污乱(污秽淫乱);污慢(污秽怠忽);污言(脏话);污邪(污秽邪恶);污史(污秽的史 实);污世(污浊混乱的世道)

    (3) 卑污 。如:污德(卑污的品德);污伪(污邪诈伪);污杂(卑污混杂);污贱(卑污下贱);污佞(卑污奸佞);污卑(卑污);污行(卑污的品行或行径);污口横蔑(用污秽的言论肆意污蔑);污暴(污滥暴虐);污僻(污滥邪僻)

    (4) 腐败的;社会风气、个人道德等恶劣、败坏的

    污吏。——《孟子·暴君》

    (5) 又如:贪官污吏;污道(污邪之道);污俗(恶习;坏风气);污官(脏官)

    (6) 低洼的 。如:污洼(洼坑);污庳(低洼之地);污淖(泥淖);污坳(低洼);污下(低洼)

    (7) 地位低下的 。如:污劣(低劣)

    (8) 衰微的

    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礼记》

    动词

    (1) 玷污

    殊不沾污。——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蔑污使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污闻(玷污耳朵的听闻);污累(玷污连累);血污其衣;污坏(污染败坏);污眼(弄脏眼睛)

    (3) 污辱,在言词或举动上傲慢地、无礼地或轻蔑地对待 。如:污伤(诬毁中伤)

    (4) 涂抹 。如:污墁(涂饰,粉刷)

    (5) 洗去污垢

    风吹云露火,雪污玉关泥。——李贺《送秦光禄北征》

    (6) 漫出,水超过约束物高限而流出

    …忽震一声,瓮悉列于梁上,都无滴污于外。——康骈《剧谈录》

    (7) 贪污

    以污贿不饬罢。——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filthy, dirty, impure, polluted

    方言集汇

    ◎ 粤语:wu1
    ◎ 客家话:[东莞腔] wu1 [宝安腔] wu1 [客语拼音字汇] vu1 vu1 [陆丰腔] wu1 [沙头角腔] w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哀都平聲開口一等ʔuqo/u
    chí [chi]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PD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2) 水塘

    池,停水曰池。——《广韵》

    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中文大辞典》

    池之竭矣。——《诗·大雅·召》

    或饮于池。——《诗·小雅·无羊》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

    囿有林池。——《国语·周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3) 又如:游泳池;池苑(池林园。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池阁(位于池畔的楼阁)

    (4) 护城河 。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通常注满水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汤池百步。——《汉书·食货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

    (6)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7) 又如:花池;舞池;池子(剧场正厅的座席);乐池

    (8) 衣被等物的缘饰

    池者,缘饰之名,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匡缪正误》

    (9) 如:池毡(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

    (10) 姓

    英文翻译

    pool, pond; moat; ci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东莞腔] c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沙头角腔] ci2 [梅县腔] chii2 chi2 [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2 [海陆丰腔]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2
    ◎ 潮州话:d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離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drie/dyeɖ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