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词语释义
血压
(1) 血液施加于血管壁的侧压力,随心肌的效能、血容量及粘稠度、年龄和血管壁的状况而不同,一般用血压计在挠动脉部位测量,以毫米汞柱为单位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血管中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由于心脏收缩和主动脉壁的弹性作用而产生。 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他的右手,是由两位女护士踞在床边替他检查血压。”
血壓的国语词典
血液施于血管壁的压力。心脏收缩时压力较高,为收缩压;放松时,血压减小,为舒张压。测量血压可预防心脏血管类的疾病。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约在一一○至一四○,舒张压约在七十至九十毫米水银柱之间。
血壓的网络释义
血压 科普中国
血壓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xiě
名词
(1) ∶“血”(
)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2) 另见
xuè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形容词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血 | 呼決 | 曉 | 屑合 | 入聲 | 屑 | 合口四等 | 先 | 山 | huet/xuet | xiwet |
详细解释
yā
動詞
(1) (形聲。從土,厭聲。本義:崩壞)
(2) 同本義
壓,壞也。——《説文》
僑將壓焉。——《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吾懼壓焉。——《國語·魯語》。注:“笮也。”
壤壓之變。——歐陽修《新唐書》
(3) 又如:壓溺(土崩和水淹)
(4) 從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壓
千朵萬朵壓枝低。——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黑雲壓城城欲摧。——李賀《雁門太守行》
(5) 又如:壓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擁擠);壓山探海(形容人數衆多);壓尺(用金屬或玉石做成的壓紙用的尺狀文具);壓枝(果實多,把樹枝壓低)
(6) 壓抑,壓製;逼迫
舉杰壓陛。——《楚辭·大招》
予以大國壓之。——《公羊傳·文公十四年》
剋壓帝心。——《繁陽令楊君碑》
陵壓百姓。——宋· 蘇、囌軾《教戰守》
(7) 又如:壓倒(壓服;製服);壓良爲賤(掠買平民子女爲奴婢)
(8) 殺
且臣聞齊、 衛先君刑馬壓羊。——《戰國策》
(9) 又如:壓羊(殺羊)
(10) 逼近
楚晨壓 晋軍而陳。——《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壓黑(臨近天黑的時候);壓山(方言,謂日將落山)
(12) 超越;勝于
聲不能壓當、噹世。——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
(13) 又如:壓倒元白(指詩文超過著名詩人白居易和元禛);壓軸戲(亦稱壓台戲,壓軸子,指一次戲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節目(最後的一出戲叫大軸子);現多指一台戲中放在最後的一出,謂其質量最高,錶演最精彩,足以壓住全台)
(14) 覆蓋,籠罩
覆壓三百余裏。——杜牧《阿房宫賦》
(15) 又如:壓紐(覆壓在璧紐上);壓覆(埋没;睏頓);壓蔓,壓青(把緑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樹葉埋在田地裏做肥料)
(16) 鎮住
就安排筵席,一者與夫人壓驚,二者慶賀這玉梳。——《古金雜劇》
(17) 又如:壓物(鎮壓邪魔之物);壓鎮(鎮服);壓車(謂隨車保護或堅守)
(18) 同“押” 。如:壓契(做抵押憑證的文契)
(19) 蓋印 。如:壓腳圖書(壓腳章);壓腳章(蓋在字畫下角的印章)
(20) 預付 。如:壓禮(事成之前預付的財禮)
(21) 下 。如:壓寶
名詞
(1) 壓力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觸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壓
(3) 一切對相反力的衝力;分布在地麵上的一種衝力。如:血壓;氣壓
(4) 另見
yà
(2) 另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a2 ap7 [海陆丰腔] ap7 a1 [客英字典] ap7 [陆丰腔] ap7 [客语拼音字汇] ab5 eb5 [东莞腔] ap7 [台湾四县腔] ap7 a1 [宝安腔] ap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鴨 | 烏甲 | 影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咸 | 銜 | ʔap | qrap/e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