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政病民

dù zhèng bìng mín [ du zheng bing min]
注音 ㄉㄨˋ ㄓㄥˋ ㄅ一ㄥˋ ㄇ一ㄣ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危害国家和人民。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成语用法

蠹政病民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

引证解释

⒈ 同“蠧国害民”。 《三国演义》第一二〇回:“时皓(孙皓 )居武昌,扬州百姓泝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匱乏。

陆凯上疏諫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羣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蠹政病民的网络释义

蠹政病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 汉字详情

    [du]
    部首: 603
    笔画: 24
    五笔: GKHJ
    五行:
    仓颉: JBMRI
    四角: 5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蛀虫)

    (2) 同本义

    蠹,木中虫。——《说文》

    掌蠹物。——《周礼·翦氏》。注:“穿食人器物者,蠹鱼亦是也。”

    树郁则为蠹。——《吕氏春秋·达郁》。注:“蠹蝎木中之虫也。”

    (3) 又如:蠹役(欺压百姓的吏役);蠹怪(蠹虫的精怪);蠹薮(蛀虫聚集的地方);蠹贼(蠹,蠹虫;贼,蟊贼);蠹蝎(水中的蠹虫);木蠹;蠹字(蠹虫所蚀如字的痕迹);蠹物(本指穿蚀衣服的蠹虫。引申泛指为害之物)

    (4) 引申以喻侵蚀或消耗国家财富的人或事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蠹民(指害人的人或事物);蠹政(害民的政令);蠹言(害人的言辞);蠹役书办(腐败,刁钻的吏役书办)

    动词

    (1) 蛀蚀

    是勤可以远淫辟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

    (2) 又如:蠹木(蛀坏的梁木);蠹心(蛀蚀内部);蠹书(蠹册。被虫蛀坏的书);蠹国(侵蚀、危害国家);蠹朽(木材被蠹腐烂)

    (3) 损害 。如:蠹民(害民);蠹耗(损害;败坏);蠹政(败坏朝政;害国虐民的统治);蠹俗(败坏风化);蠹刻(侵耗刻削);蠹劳(病害劳累);蠹伤(损害);蠹敝(侵蚀破坏)

    英文翻译

    moth; insects which eat into clo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5 zhu5 [宝安腔] du5 [台湾四县腔] du5 zu5 [梅县腔] du5 [客语拼音字汇] du4 t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故去聲開口一等tutoh/tuh
    zhèng [zheng]
    部首: 425
    笔画: 9
    五笔: GH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MOK
    四角: 18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 )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2)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 秋瑾《致琴文书》

    (3) 又如:正己

    (4)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5)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名词

    (1) 政治;政事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元政紊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言时政者。——清· 张廷玉《明史》

    沽名乱政。

    (2)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

    (3)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如:民政;邮政;财政

    (4)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如:家政;校政

    (5) 政策;法令

    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袁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6)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

    (7) 官长;主事者

    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8) 又如:学政;盐政

    (9)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如:历官七政

    (10) 政权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11) 策略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12) 朝廷;政府机关

    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脱脱《宋史》

    (13) 姓

    英文翻译

    government, political affairs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n5 [东莞腔] zin5 [客语拼音字汇] zin4 [陆丰腔] zhin5 [梅县腔] zhin5 [宝安腔] zin5 [沙头角腔] zin5 [海陆丰腔] zhin5 [台湾四县腔] tsi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盛清開去聲開口三等tɕĭɛŋcjengh/tjenq
    bìng [bing]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GMW
    五行:
    仓颉: KMO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形容词

    (1) 困难,不利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

    (2) 枯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又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

    动词

    (1) 生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论衡·订鬼》

    弥子瑕母病。——《韩非子·说难》

    见一人病咽塞。——《三国志·方伎传》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

    (3) 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4) 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恼,困恼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7) 损害 。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8) 疲累,倦困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英文翻译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ng6 bi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ng5 [客英字典] piang5 [台湾四县腔] piang5 [梅县腔] piang5 [海陆丰腔] piang6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4 [陆丰腔] piang6 [宝安腔] piang3 [东莞腔] p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皮命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bʰĭɐŋbiengh/byanq
    mín [min]
    部首: 104
    笔画: 5
    五笔: NA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VP
    四角: 77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英文翻译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 客家话:[梅县腔] min2 [宝安腔] min2 [东莞腔]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in2 [海陆丰腔] min2 [客英字典] min2 [沙头角腔] min2 [陆丰腔] m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mĭĕnmji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