蠑螈

róng yuán [ rong yuan]
繁体 蝾螈

词语释义

蝾螈 róngyuán

(1) 小型两栖动物中之一种,包括有尾目(Cudata),外表类似蜥蜴类,但无鳞片,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成体通常是半陆栖性的,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salamander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蠑蚖 ”。 两栖动物。状如蜥蜴,头扁,背黑色,腹红黄色,有黑斑,四肢短,尾侧扁,生活在水中。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蝘蜓,一曰守宫,一曰龙子,善於树上捕蝉食之。其五色长大者,名为蜥蜴,其短而大者名为蠑螈,一曰蛇医。” 明 屠隆 《昙花记·群魔历试》:“乌啼日落空山暝,走蠑蚖狐兔交并。”

蠑螈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属两栖类中的有尾目。形似蜥蜴,皮肤粗糙黏滑,背面暗黑色,腹面朱赤或橙黄色,杂以黑色云纹;四肢短,尾侧扁,步行用肢,游泳用尾。常居于溪流、池塘或石隙、树洞等阴湿处。也作「荣原」、「荣蚖」。

蠑螈的网络释义

蝾螈 (两栖纲有尾目动物)

  • 蝾螈,隶属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蝾螈科在中国有6属23种,分别占世界该科20属77种的30.3%与29.9%。其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本科动物在中国境内均匀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则缺如,其中有18种是中国特有种,约占中国该科23种的78.3%,占世界全科77种的23.4%。蝾螈属分布于中国及日本;中国现有4种(含两个亚种);日本有两种。蝾螈属在中国的种数虽不多,但分布范围较宽,东起东海沿岸地区,西至云贵高原,北自河南省南部,南达广东;其中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de 分布较广且连续,蓝尾蝾螈仅局限与云贵高原,另两种的分布区较窄,其中呈贡蝾螈 Cynops chengggongensis迄今只见于模式产地地区。
  • 蠑螈的翻译

    英语: fire-belliedsalamander(CynopsorientalisDavid)
    德语: Molch(S)
    法语: CynopsOrientalis,salamandre

    汉字详情

    róng [rong]
    部首: 603
    笔画: 20
    五笔: JOOS
    仓颉: LIFFD
    四角: 59194

    英文翻译

    lizard

    方言集汇

    ◎ 粤语:wi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n2 j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海陆丰腔] rin2 rung2 [梅县腔] jin2 [客英字典] jin2
    ◎ 潮州话:iong5[揭阳、潮阳]u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永兵庚三合平聲合口三等ĭwɐŋyeng/hwang
    yuán [yuan]
    部首: 603
    笔画: 16
    五笔: JDRI
    五行:
    仓颉: LIMHF
    四角: 51196

    详细解释

    ——“蝾螈”( róngyuán):两栖动物。状如蜥蜴,头扁,背黑色,腹红黄色,有黑斑,四肢短,尾侧扁,生活在水中

    英文翻译

    a silkworm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e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梅县腔] ngian2 [海陆丰腔] ngien2
    ◎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ngyan/ngvanŋĭw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