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荑

róu tí [ rou ti]
注音 ㄖㄡˊ ㄊ一ˊ

词语释义

柔荑 róutí

(1) 植物初生的叶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of women’s hands) slender;white and tender;women’s hands

词语解释

  1. 柔软而白的茅草嫩芽。

    《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朱熹 集传:“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局则 荆山 妙璞,发藻扬暉……平如砥礪,滑如柔荑。”

  2. 泛指草木嫩芽。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杂夭采於柔荑,乱嚶声於緜羽。” 张铣 注:“柔荑,初生木叶也。” 唐 欧阳詹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东风韶景至,垂柳御沟新……柔荑生女指,嫩叶长龙鳞。” 清 金农 《题汪六处士兰竹》诗之一:“柔荑駢穗多纤态,不数 金陵 马四娘 。”

  3. 喻指女子柔嫩的手。

    唐 李咸用 《塘上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 宋 姜夔 《月下笛》词:“春衣都是柔荑翦,尚沾惹,残茸半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渠知君是惜花御史,故敢露此柔荑。” 郭沫若 《瓶》诗之七:“你是生了病吗?你那丰满的柔荑怎么会病到了不能写字?”

引证解释

⒈ 柔软而白的茅草嫩芽。

《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朱熹集传:“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
三国魏曹丕《弹棋赋》:“局则荆山妙璞,发藻扬暉……平如砥礪,滑如柔荑。”

⒉ 泛指草木嫩芽。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杂夭采於柔荑,乱嚶声於緜羽。”
张铣注:“柔荑,初生木叶也。”
唐欧阳詹《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东风韶景至,垂柳御沟新……柔荑生女指,嫩叶长龙鳞。”
清金农《题汪六处士兰竹》诗之一:“柔荑駢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⒊ 喻指女子柔嫩的手。

唐李咸用《塘上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
宋姜夔《月下笛》词:“春衣都是柔荑翦,尚沾惹,残茸半缕。”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渠知君是惜花御史,故敢露此柔荑。”
郭沫若《瓶》诗之七:“你是生了病吗?你那丰满的柔荑怎么会病到了不能写字?”

柔荑的国语词典

初生的茅芽,色白且柔嫩,用以比喻女子的手细白柔美。

柔荑的网络释义

柔荑

  • róu tí
  • “柔荑”一词出自《诗经·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意思是美人素手像初生草木一样柔嫩纤小,肌肤像羊脂般光洁平滑。移用到植物学上,柔荑花序是指花轴较小的单性穗状花,常见的有杨树柳树的花序等。
  • 柔荑造句

    她手如柔荑,真叫人羡慕。
    那女子真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一双娇葱般的柔荑,拉着两根雪白晶莹的长练,犹如两朵盛开在暗夜中的兰花,又似眨眼即逝的韦陀。
    朴的一只纤美的柔荑,轻轻在锋利的剑刃上划过,那样子,就像一对热恋的男女耳鬓厮磨……
    但见她青丝如瀑,垂下到蛮腰,雪白的柔荑手持玉箫,对着红薄樱唇,吹出一道道虚无缥缈的符篆之文,笛声十分幽沉。
    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我慢慢的褪去在慕容佩身上的连衣裙,才知道她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余兰神性的笑了笑,柔荑轻挽额前刘海,说不出的妩媚!“十里铺!不会吧,那里可是去集石镇的地方呀!”。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肩上柔荑的轻按,很能松弛我紧绷的肌肉,我望向背后的藤林杏,一个美丽端庄、温淑典雅的女子,我心头不由泛起温暖的感觉。
    梦中,我常见一佳人:她天生丽质、亭亭玉立、如花似玉……颜如舜华、气若幽兰、肤如凝脂、眉如新月、唇如樱桃、手如柔荑、腰若约素……怎一个闭月羞花!怎一个美若天仙……梦醒,瞧见佳人正读着短信微笑着。祝三八节快乐!
    而白马上面,立一位绝世佳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美目眇兮,纤腰玉带,腰别银剑,红发披肩,可谓一笑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鸾凤一整衣衫,徐徐坐下,清眸流盼,紫芝眉宇间闪出别样风情,如柔荑般的玉手轻轻搭在琴弦上。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柳沐阳很自然的握住苏沐雪如柔荑般白嫩小手,将她护在了自己身后,倏忽之间起手就给了苟丽一巴掌。
    在高中生年龄的贵族小姐面前的黑衣女孩,但见她螓首蛾眉、领如蝤蛴,美目盼兮、齿如瓠犀,肤如凝脂、手如柔荑。
    幽烛莲步轻移,跨过骷髅头,走到圆形石柱前,将一双水葱般的柔荑放到了球形玛瑙上。
    三八妇女节将近,预祝皎若秋月,耀如春华,貌似天仙,肩若削成,腰若约束,肌若凝脂,气若幽兰,手如柔荑,颜如舜华的你节日快乐。

    汉字详情

    róu [ro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CBTS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HD
    四角: 179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矛声。本义:树木可曲可直)

    (2) 同本义

    柔,木曲直也。——《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诗·小雅·小弁》

    (3) 又如:柔木(柔软而又坚韧的木)

    (4) 柔弱;细嫩

    柔,弱也。——《广雅》

    爰求柔桑。——《诗·豳风·七月》

    薇亦柔止。——《诗·小雅·采微》

    柔弱者,生之徒也。——《说苑·敬慎》

    柔弱者,道之要也 。——《淮南子·原道》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5) 又如:柔枝嫩叶;柔条(嫩枝);柔红(柔嫩的花);柔莩(幼芽附着的种子薄膜);柔荏(草木枝叶柔韧);柔桑(嫩桑叶);柔稚(幼嫩)

    (6) 柔软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

    (7) 又如:柔滑如荑(柔荑);柔穰(柔软的穰草);柔暖(柔软温暖);柔腴(柔软丰满);柔钝(柔软而不锋利);柔毳(柔软的皮毛);柔革(柔软的皮革)

    (8) 柔和;温和

    柔而立。——《书·皋陶谟》。郑注:“性行和柔。”

    柔而正。——《礼记·乐记》

    其声和以柔。——《史记·乐书》

    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管子·四时》

    士不偏不党,柔而坚。——《吕氏春秋·士容》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

    (9) 又如: 柔谨(温和恭谨);柔缓(温和宽厚);柔调(温和地调治);柔愿(温和朴实);柔慈(温和仁慈);柔雅(温和文雅);柔黄(嫩黄);柔良(柔顺善良);柔明(柔顺而聪明);柔合(柔顺弥合);柔讷(柔顺而不直言); 柔谦(柔和谦逊); 柔嘉(柔和美善);柔雌(柔和);柔仁(柔和而仁慈);柔心(性情柔和);柔奸(表面柔和而内心奸诈);柔气(气质柔和的人)

    (10) 温柔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曹植《洛神赋》

    (11) 又如:柔媚娇俏(温柔和顺,妩媚俏丽);柔婉(温柔);柔闲(温柔、娴淑);柔娥(温柔的美女);柔善(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柔淑(温柔贤淑);柔恶(外似温柔内心恶劣的人);柔惠(温顺柔和);柔习(温顺驯服);柔慎(温顺谨慎);柔煦(驯顺)

    (12) 软弱;柔弱

    蚤见而心柔懦。——《韩非子·亡征》

    (13) 又如:柔肤弱体(柔弱的身体);柔蔓(柔弱的藤蔓);柔靡(柔弱委靡);柔筋脆骨(柔弱的筋骨);柔柯(柔弱的枝条);柔脆(柔弱,软弱);柔桡(柔弱苗条)

    (14) 柔美 。 如:柔妍(娇柔秀丽);柔艳(柔美的花);柔纤(柔美纤巧);柔颜(柔嫩的容颜);柔情绰态(柔美的情态);柔乡(女色迷人之境);柔握(柔美的手)

    动词

    (1) 安抚或平息,尤其通过让步

    柔远能迩。——《书·舜典》

    怀柔百神。——《诗·周颂·时迈》

    (2) 又如:柔远(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柔远能迩(怀柔远方,优抚近地);柔软绥怀(安抚外方归顺者);柔远镇迩(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3) 通过加工使变软

    柔其肉。——《礼记·内则》

    (4) 又如:柔麻;柔融(溶化使柔软)

    (5) 润泽

    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国语·郑语》

    厉利剑者,必以柔砥。——《淮南子·说山》

    灵之圣之,岁殷泽柔。——南朝· 梁· 江淹《迎送神升歌》

    英文翻译

    soft; gentle, pli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梅县腔] jiu2 ju2 [海陆丰腔] riu2 [东莞腔] jiu2 [宝安腔] ju2 (jiu2)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耳由平聲開口三等nju/rounʑĭəu
    yí,tí [yi,ti]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GXW
    五行:
    吉凶:
    仓颉: TKN
    四角: 44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夷声。本义:茅草的嫩芽)

    (2) 同本义,引申之为草木嫩芽

    荑,荑草也。——《说文》。按,茅之初生也。

    自牧归荑。——《诗·邶风·静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

    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风俗通》

    (3) 又如:荑英(新生的草);荑杨(新生的杨树)

    (4) 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

    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后汉书·方术传》

    生繁华于枯荑。——《晋书·元帝纪》

    (5) 又如:荑枯(即“枯杨生稊”之意。喻绝处逢生;起死回生);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

    动词

    (1) 发芽

    草陆生曰荑。——《通俗文》

    陵罔掇丹荑。——郭璞《游仙诗》

    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一首》

    (2) 另见

    动词

    (1) 割去田地里的野草

    凡稼泽,夏以殄草而芟荑之。——《周礼》

    (2) 另见

    英文翻译

    sprouts; tares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t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宝安腔] ji2 | ti2 [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梅县腔] t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zĭɛnjii/ji

    柔荑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