蟿螽

qì zhōng [qi zhong]
注音 ㄑ一ˋ ㄓㄨㄥ

词语释义

虫名。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后翅大﹐飞时札札发声。后肢的腿节和胫节颇长﹐善跳跃。捕执其后肢﹐欲跃不得﹐遂作舂米之状﹐故俗称舂米郎。

词语解释

  1. 虫名。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后翅大,飞时札札发声。后肢的腿节和胫节颇长,善跳跃。捕执其后肢,欲跃不得,遂作舂米之状,故俗称舂米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蛗螽》:“似螽斯而细长者曰蟿螽。”

引证解释

⒈ 虫名。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后翅大,飞时札札发声。后肢的腿节和胫节颇长,善跳跃。捕执其后肢,欲跃不得,遂作舂米之状,故俗称舂米郎。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蛗螽》:“似螽斯而细长者曰蟿螽。”

蟿螽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一种昆虫。体形长,绿色或黄褐色,头为长圆锥形,触角短,有复眼。后肢长,善跳跃。飞时发出吱吱声。

蟿螽的网络释义

蟿螽

  • qì zhōng ㄐㄧˋ ㄓㄨㄙ
  • 蟿螽
  • 虫名。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后翅大,飞时札札发声。后肢的腿节和胫节颇长,善跳跃。捕执其后肢,欲跃不得,遂作舂米之状,故俗称舂米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蛗螽》:“似螽斯而细长者曰蟿螽。”
  • 汉字详情

    [qi]
    部首: 603
    笔画: 19
    五笔: LBMJ
    仓颉: JELMI
    四角: 57136

    英文翻译

    acrida chinensis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k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詰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kʰikhjiih/qih
    zhōng [zhong]
    部首: 603
    笔画: 17
    五笔: TUJJ
    五行:
    仓颉: HYLII
    四角: 27136

    详细解释

    名词

    虫名。蝗类的总名 。如:螽水(虫灾及水灾)

    英文翻译

    katydid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ng1 zhung1 [客英字典] zhung1 zung1 chung3 [台湾四县腔] zung1 [梅县腔] zh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戎東三平聲開口三等tɕĭuŋcjung/tj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