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蠰

táng náng [ tang nang]
注音 ㄊㄤˊ ㄋㄤˊ

词语释义

1.亦作"蟷蠰"。 2.见"螳蜋"。

词语解释

  1. 亦作“ 蟷蠰 ”。见“ 螳蜋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蟷蠰”。见“螳蜋”。

汉字详情

táng [tang]
部首: 603
笔画: 17
五笔: JIPF
五行:
仓颉: LIFBG
四角: 59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螳螂的简称

螳,螳螂也。——《说文新附》

螳螂,有斧虫。——《玉篇》

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庄子·天地》

睹-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庄子·山木》

(2) 又如:螳斧(指螳螂前足。以其前两足高举如人执斧,故名。亦喻脆弱的武装);螳螂之卫(比喻微弱的兵备);螳臂(比喻不自量力;微弱之力);螳轮(比喻不自量力者);螳臂拒辙,螳臂当辙,螳臂扼辙(犹螳臂当车)

英文翻译

mantis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tong3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宝安腔] tong2 [梅县腔] t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ʰɑŋdang
náng [nang]
部首: 603
笔画: 23
五笔: JYKE
仓颉: LIYRV
四角: 5013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色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riang/shiangʃ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