螣蛇
注音
ㄊㄥˊ ㄕㄜˊ
词语释义
螣蛇
(1) 也作“腾蛇”。古书上说的能飞的蛇
英
引证解释
⒈ 腾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
引《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后汉书·张衡传》:“玄武缩於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
螣蛇的国语词典
飞蛇。《尔雅.释鱼》:「螣,螣蛇。」晋.郭璞.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作「腾蛇」。
螣蛇的网络释义
螣蛇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mythological wingless dragon of
方言集汇
◎ 粤语:dak6 ta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en2 tot7 [客英字典] ten2 tot7 [台湾四县腔] ten2 tot7 [梅县腔] ten2 [宝安腔] ten2 |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z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en2 tot7 [客英字典] ten2 tot7 [台湾四县腔] ten2 tot7 [梅县腔] ten2 [宝安腔] ten2 |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騰 | 徒登 | 定 | 登開 | 平聲 | 蒸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dʰəŋ | dong |
详细解释
shé
名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
形容词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yí
(1) ——见“委蛇”(
)(2) 另见
英文翻译
snak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s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移 | 弋支 | 以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jĭe | j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