螗蜩

táng tiáo [ tang tiao]
注音 ㄊㄤˊ ㄊ一ㄠˊ

词语释义

一种较小的蝉。

词语解释

  1. 一种较小的蝉。

    《尔雅·释虫》:“螗蜩。” 郝懿行 义疏:“螗蜩小於马蜩,背青緑色,头有花冠,喜鸣,其声清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蝉花》:“冠蝉、胡蝉、螗蜩、蝘, 江 南谓之螗。”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较小的蝉。

《尔雅·释虫》:“螗蜩。”
郝懿行义疏:“螗蜩小於马蜩,背青緑色,头有花冠,喜鸣,其声清圆。”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蝉花》:“冠蝉、胡蝉、螗蜩、蝘, 江南谓之螗。”

螗蜩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一种蝉。昆虫纲,节肢动物。体型瘦小,背青绿色,头有斑纹,喜鸣,发声轻脆圆润。

螗蜩的网络释义

螗蜩

  • 螗蜩是汉语词汇,拼音为táng tiáo,意思是一种较小的蝉。
  • 汉字详情

    táng [tang]
    部首: 603
    笔画: 16
    五笔: JYVK
    五行:
    仓颉: LIILR
    四角: 5016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形体较小的蝉,背表绿色,头有花冠,喜鸣,声清亮 。

    (2) 螳螂

    锋蝟斧螗。——柳宗元《平淮夷雅》。 潘纬注:“螗,虫也。《后汉史》作螳。”

    英文翻译

    a kind of cicada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tong3 [海陆丰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梅县腔] t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ʰɑŋdang
    tiáo [tiao]
    部首: 603
    笔画: 14
    五笔: JMFK
    五行:
    仓颉: LIBGR
    四角: 5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周声。本义:蝉) 同本义

    蜩,蝉也。——《说文》

    五月鸣蜩。——《诗·豳风·七月》

    如蜩如螗。——《诗·大雅·荡》

    爵鷃蜩范。——《礼记·内则》

    旁鸣蜩蜺属。——《考工记·梓人》

    见佝偻者承蜩。——《庄子·达生》

    (2) 又如:蜩沸(蝉鸣声、汤沸声。比喻喧哗纷乱到极点);蜩梁(蝉的别名);蜩范(蝉和蜂);蜩甲(蝉脱落的外壳);蜩蚬(蜩蝉。即蝉)

    英文翻译

    cicada, broad locust

    方言集汇

    ◎ 粤语:ti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u2 [海陆丰腔] tiau2 [宝安腔] tiau2 [台湾四县腔] tiau2 [梅县腔] tiau2 [客语拼音字汇] tiau2 tiau4 tia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聊平聲開口四等dʰieud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