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明白通畅。
《世说新语·德行》“ 谢太傅 絶重 褚公 ” 刘孝标 注引《文字志》:“ 安 弘粹通远,温雅融畅。”一本作“ 融畼 ”。 宋 黄庭坚 《答曹苟龙书》:“读书勿求多,唯要贯穿,使义理融畅,则下笔时不寒吃也。” 明 唐顺之 《答喻吴皋御史》:“赋篇伟丽,但摹拟选赋太似,而真意或稍不融畅耳。”
暖和舒畅。
宋 赵时庚 《金漳兰谱·天地爱养》:“夫春为青帝,回驭阳气,风和日暖,蛰雷一震而土脉融畅,万汇丛生。” 清 袁枚 《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鬼无乐趣,每苦寒冷,必欲就人身傍,吸其生气,始得融畅。”
恬适。
宋 王暐 《道山清话》:“公与坐客各举两大白,公曰:‘説得通透后,令人心神融畅。’”
引证解释
⒈ 明白通畅。
引《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絶重褚公” 刘孝标注引《文字志》:“安弘粹通远,温雅融畅。”
一本作“融畼”。 宋黄庭坚《答曹苟龙书》:“读书勿求多,唯要贯穿,使义理融畅,则下笔时不寒吃也。”
明唐顺之《答喻吴皋御史》:“赋篇伟丽,但摹拟选赋太似,而真意或稍不融畅耳。”
⒉ 暖和舒畅。
引宋赵时庚《金漳兰谱·天地爱养》:“夫春为青帝,回驭阳气,风和日暖,蛰雷一震而土脉融畅,万汇丛生。”
清袁枚《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鬼无乐趣,每苦寒冷,必欲就人身傍,吸其生气,始得融畅。”
⒊ 恬适。
引宋王暐《道山清话》:“公与坐客各举两大白,公曰:‘説得通透后,令人心神融畅。’”
融畅的网络释义
融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鬲,虫省声。鬲(
),古代一种烹饪器,与鼎相似。本义:炊气上升)(2) 同本义
融融者皆趣热之士,其得炉冶之门者,惟夹炭之子。——《晋书》
(3) 融化;消溶
融而为川渎。——孙绰《游天台山赋》
(4) 又如:融流(融化流动);融陶(熔化陶冶);融液(融化成液体);融释(消失;化解);融蚀(消磨;侵蚀);融炼(熔化锤炼)
(5) 融合;融会 。如:融通(融合通达);融洽无间(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融混(融合混和);融渥(融合滋润)
形容词
(1) 长远;长久 。如:融昭(长耀,久照);融远(长久;深远)
(2) 大明,大亮,泛指明亮 。如:融光(明亮的光);融晶(犹光亮);融彻(通明透彻)
(3) 通;通达。引申为流通 。如:金融;融泄(流动貌);融悟(通达颖悟);融达(通达);融散(谓旷达);融畅(明白通畅);融浃(融通和洽)
(4) 显明,昌盛 。如:融显(显明)
(5) 和乐;恬适 。如:融懿(和美);融浑(犹融和,和顺)
(6) 和煦;暖和 。如:融晴(温和晴朗);融畅(暖和舒畅);融暖(犹和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梅县腔]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东莞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陆丰腔] jung3 [宝安腔] j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融 | 以戎 | 以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jĭuŋ | jung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申,昜(
)声。本义:畅通,无阻碍)(2) 同本义
登台四望,三面皆畅。——《韩非子·说林上》
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易·坤》
(3) 又如:通畅(运行无阻);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4) 舒畅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庄子·则阳》
感条畅之气。——《礼记·乐记》
美声畅于虞氏。——《文选·张衡·西京赋》
(5) 又如:宽畅(心里舒畅);酣畅(畅快)
(6) 茂盛
草木畅茂。——《孟子·滕文公上》
(7) 流畅,言辞敏捷、自在而流利 。如:畅利(流利);明畅(明白流畅)
副词
(1) 正;极;甚
青衫忒离俗,栽得畅可体。——《董西厢》
(2) 又如:畅好(畅好是,畅好道。真是,真正;正好,甚好)
(3) 尽情;痛快 。如:畅抒(尽情地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