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液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融化成液体。
《晋书·王濬传》:“﹝ 濬 ﹞又作火炬,长十餘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絶,於是船无所碍。”
指融化成的液体。
宋 苏轼 《菜羹赋》:“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犹言融为一体。
宋 叶适 《孙永叔墓志铭》:“凡书籍义类深浅,古今事物变通,采章错综,机神融液,往往心悟所以然, 越 之稠儒广士,争倾下君。” 清 唐孙华 《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诗:“众手浑成如一手,万象融液无瑕疵。”
引证解释
⒈ 融化成液体。
引《晋书·王濬传》:“﹝濬﹞又作火炬,长十餘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絶,於是船无所碍。”
⒉ 指融化成的液体。
引宋苏轼《菜羹赋》:“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⒊ 犹言融为一体。
引宋叶适《孙永叔墓志铭》:“凡书籍义类深浅,古今事物变通,采章错综,机神融液,往往心悟所以然, 越之稠儒广士,争倾下君。”
清唐孙华《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诗:“众手浑成如一手,万象融液无瑕疵。”
融液的网络释义
融液
融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鬲,虫省声。鬲(
),古代一种烹饪器,与鼎相似。本义:炊气上升)(2) 同本义
融融者皆趣热之士,其得炉冶之门者,惟夹炭之子。——《晋书》
(3) 融化;消溶
融而为川渎。——孙绰《游天台山赋》
(4) 又如:融流(融化流动);融陶(熔化陶冶);融液(融化成液体);融释(消失;化解);融蚀(消磨;侵蚀);融炼(熔化锤炼)
(5) 融合;融会 。如:融通(融合通达);融洽无间(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融混(融合混和);融渥(融合滋润)
形容词
(1) 长远;长久 。如:融昭(长耀,久照);融远(长久;深远)
(2) 大明,大亮,泛指明亮 。如:融光(明亮的光);融晶(犹光亮);融彻(通明透彻)
(3) 通;通达。引申为流通 。如:金融;融泄(流动貌);融悟(通达颖悟);融达(通达);融散(谓旷达);融畅(明白通畅);融浃(融通和洽)
(4) 显明,昌盛 。如:融显(显明)
(5) 和乐;恬适 。如:融懿(和美);融浑(犹融和,和顺)
(6) 和煦;暖和 。如:融晴(温和晴朗);融畅(暖和舒畅);融暖(犹和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梅县腔]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东莞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陆丰腔] jung3 [宝安腔] j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融 | 以戎 | 以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jĭuŋ | ju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夜声。本义:汁,流质)
(2) 同本义
液,汁也。——《字林》
人有精气津液。——《素问·调经论》。注:“精之渗于空窍,留而不行者为液也。”
鼻出清液。——《素问·腹中论》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唐· 李白《古风》
(3) 又如:泪液(眼内泪腺分泌的无色透明液体);胃液;津液;唾液;溶液
(4) 在动物或植物体内的非固态物质 。如:体液;脑脊液;细胞内液
动词
(1) 冰冻融解;溶化
渔兮其若冰之液者,不改积藏。——《文子》
每至正月,烧去枯叶。地液辄耕垅。——《齐民要术》
(2) 又如:液液(融解的样子;津润的样子);液蹣(脂液流出)
(3) 浸渍
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周礼》
(4) 润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
(5) 渗漏
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饮于土,食于土,故埏埴以为器。——《尉缭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e2 yid6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东莞腔] jit8 [梅县腔] ye.2 ji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繹 | 羊益 | 以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jek | jĭɛ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