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融通和洽。
宋 叶适 《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陛下修实政於上,而又行实德於下,和气融浹,善颂流闻,此其所以能屡战而不屈,必胜而无败者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上:“‘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乍读之若雄豪,然而适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相为融浹。”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以写景的心理言情,同时也以言情的心理写景,这样才见情景融浃之妙,这样才是所谓神韵。”
引证解释
⒈ 融通和洽。
引宋叶适《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陛下修实政於上,而又行实德於下,和气融浹,善颂流闻,此其所以能屡战而不屈,必胜而无败者也。”
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乍读之若雄豪,然而适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相为融浹。”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以写景的心理言情,同时也以言情的心理写景,这样才见情景融浃之妙,这样才是所谓神韵。”
融浃的网络释义
融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鬲,虫省声。鬲(
),古代一种烹饪器,与鼎相似。本义:炊气上升)(2) 同本义
融融者皆趣热之士,其得炉冶之门者,惟夹炭之子。——《晋书》
(3) 融化;消溶
融而为川渎。——孙绰《游天台山赋》
(4) 又如:融流(融化流动);融陶(熔化陶冶);融液(融化成液体);融释(消失;化解);融蚀(消磨;侵蚀);融炼(熔化锤炼)
(5) 融合;融会 。如:融通(融合通达);融洽无间(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融混(融合混和);融渥(融合滋润)
形容词
(1) 长远;长久 。如:融昭(长耀,久照);融远(长久;深远)
(2) 大明,大亮,泛指明亮 。如:融光(明亮的光);融晶(犹光亮);融彻(通明透彻)
(3) 通;通达。引申为流通 。如:金融;融泄(流动貌);融悟(通达颖悟);融达(通达);融散(谓旷达);融畅(明白通畅);融浃(融通和洽)
(4) 显明,昌盛 。如:融显(显明)
(5) 和乐;恬适 。如:融懿(和美);融浑(犹融和,和顺)
(6) 和煦;暖和 。如:融晴(温和晴朗);融畅(暖和舒畅);融暖(犹和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梅县腔]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东莞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陆丰腔] jung3 [宝安腔] j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融 | 以戎 | 以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jĭuŋ | ju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夹声。本义:湿透)
(2) 同本义
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汗流浃背;浃髓沦肌,浃髓沧肤,浃沦肌髓(深入骨髓,浸透肌肤;喻感受深切)
(4) 通达,理解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荀子》
形容词
(1) 整个儿的
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左传·成公九年》
(2) 又如:浃岁(一整年);浃时(一季);浃月(一个月);浃辰(十二天);浃旬(一旬,十天)
(3) 融洽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唐·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